• 60阅读
  • 0回复

创文明景区 促旅游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8
第4版(要闻)
专栏:

  创文明景区 促旅游发展
  本报评论员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包括云南世博园、厦门鼓浪屿等10个风景名胜在内的第三批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近日正式推出。在此,我们谨向这些先进典型表示祝贺!
  融壮丽的山河、奇特的景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于一体的各类旅游景区,不仅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和组成部分,而且是展示新中国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近20年来,它们为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1998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起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倡导文明开发、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管理。活动开展3年来,先后涌现出安徽黄山等30个先进示范点,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使景区的两个文明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有力推动了我国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旅游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汇点,旅游服务是硬件水平与软件水平的结合,旅游消费既是物质消费也是精神文化消费。人们外出旅游,不仅要在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得到优质服务,更希望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获取美的享受。因此,只重视物质文明,不重视精神文明,旅游业不可能有大的发展,即便一时发展了,也不可能持久。作为旅游业的“形象代表”,各地景区肩负着率先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重任。只有两个文明都建设好,才能够保持醉人的风貌,传播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推进旅游经济的更大发展。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正是推动旅游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创建文明景区,关键在于管理和服务。自此项活动开展以来,风景旅游区普遍围绕“文明”二字抓管理,抓服务,尤其是各示范点以荣誉为动力,不断加大创建力度,改善管理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整顿环境秩序,强化人员素质,改进硬件设施,注重资源保护,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创建活动的发展还不平衡。面对国内外消费者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一些景区的配套服务设施还跟不上,满足不了客人需要;有的环境脏乱,治安较差;有的服务低劣,坑客宰客;有的用封建迷信活动招揽诱导游客;甚至个别地方还存在“黄、赌、毒”现象。这些问题败坏了风景旅游区的形象,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假日旅游黄金周期间,一些症结问题更为突出,如人满为患,交通拥堵,重点景区缺乏预报和疏导,住宿设施严重不足,旅游服务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商业、银行、医院等社会服务系统工作滞后,等等。对此,必须尽快采取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景区活动,就要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上下联动,八方协力,真诚地为每一位游客提供热忱、周到、细致、规范的服务,切实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营造优良安全的旅游环境,让景区成为游客融入自然、感受文明、愉悦身心的精神乐园,推动旅游以及相关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