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泥腿子”穿上白大褂 农产品走上流水线 科技催生工厂化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泥腿子”穿上白大褂 农产品走上流水线
科技催生工厂化农业
  本报北京9月17日讯 记者贾西平从科技部获悉:已经持续5年的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使我国传统农业发生了嬗变。走进示范区你会惊讶地发现,那些昔日种田的“泥腿子”,今天穿着白大褂,活跃在宽敞的温室大棚中,像流水线上操作的工人一样生产着农副产品。
  针对我国主要农副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原国家科委于1996年组织启动了“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的产前、产中、产后相互衔接,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示范模式。示范工程首先在北京、上海、沈阳、杭州、广州、天津6个大城市展开。
  据介绍,在5年开发研究中,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科技示范区、工程示范区和辐射示范区,基地建设面积达到1万多公顷。科技工作者进行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内容主要有四项:设施与环境控制、种子种苗、种植栽培和产后加工。针对我国不同生态类型区和气候条件,研制成功适合东北特点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适合华北特点的连栋温室,适合华东地区的智能温室,适合华南特点的单栋塑料温室和大型连栋温室,还有适合东南沿海季风气候特点的节能型塑料单栋和连栋温室,我国拥有知识产权的温室占温室总面积的99%。各示范区引进收集物种资源3800余份,选育和培育出适合我国的温室专用品种344个。
  在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中,示范区形成了不同种类和茬口的栽培规程,创造了基质栽培、立柱式无土栽培、深液流水栽培等先进高效的生产技术。建立起蔬菜清洗、分捡、分级、包装、贮藏一体化技术体系。示范区与大田相比,蔬菜亩产提高40%-50%,产品商品率提高10%-20%,劳动生产率提高135%,农药用量减少40%,投入产出比为1∶5.6,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