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新经济和中国发展路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8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新经济和中国发展路径
  刘 鹤
  新经济可以用这样一个定义加以概括:它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而存在的业态。
  在当今世界,新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新经济能力或信息化能力,是各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新经济领域的竞争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本文想对什么是新经济,以及在我国如何发展新经济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新经济是一个动态的相对概念,每当人类社会发生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及经济活动,相对含义的新经济就会产生。与以往大多数经济革命不同,目前讨论的新经济,起因于三项重大技术的突破——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软件技术,这些信息技术不断以特定方式对现实的经济渗透和扩散,从而引发出新经济形态的产生。因此,今天讨论的新经济,也可以称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甚至是特指的知识经济。从技术根源和现实运行的特点出发,新经济可以用这样一个定义加以概括:它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而存在的业态。
  首先,新经济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或者说,以它特有的商业模式及技术占有为生产要素;传统产业则不同,商业模式和技术相对成熟和固化,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新经济具有收益随规模扩大而不断上升的特点,同一网络或信息服务,使用的人越多,其单位成本越低,因此,具有扩张的无限性;而在传统产业,规模收益递减是普遍规律。新经济以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其活动主要在互联网上展开,并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外部正效应。它以电子化交易和支付手段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不像传统产业那样进行非电子化的交易。
  中国发展新经济的路径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经济的主要发源地是美国,其发展新经济主要凭借五个因素:一是多年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市场体系和信用制度;二是比较充足的技术储备;三是得益于各国移民而形成的雄厚人力资本和吸引人才的激励机制;四是可以不断进行创新实验的风险投资机制;五是着眼于全球化的政府公共政策。正是凭借这些因素,美国新经济或网络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中国和美国不一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均收入只有800美元,工业化的道路尚未走完,国内的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处于攻关阶段,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社会过渡。这与美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决定了中国发展新经济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而必须从国情出发,从现实的发展阶段出发,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享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在全面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实现自主性创新,在满足内需过程中形成产业规模和标准,在总体跟进战略中求主动,以求后来居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这种基本思路,中国发展新经济不能盲目追风,更不能盲目炒作和制造泡沫,而必须扎扎实实地从实际出发,做到五个面向: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电子认证和信用、支付、交易安全体系建设,为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面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针对传统产业改造的需要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面向建设小康社会和新的需求结构,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普及网络信息服务,提高社会领域的信息化水平;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大军事电子装备研发力度,提高综合国力;面向信息化的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强化网络信息安全。
  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发展新经济必须高度重视体制和制度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经济的发展阻力,不是生产力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而主要是生产关系和体制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体制改革,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建立比较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高度重视吸引人才,尽快完善发展新经济的法律法规框架,为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开明和公平的外部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