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铺设西部开发的科技之路——中国科协二○○○年学术年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铺设西部开发的科技之路
——中国科协二○○○年学术年会综述
本报记者 孟西安 贾西平
这几天在西安,感受最深的是一股科技潮。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在这里举行,几千位各学科领衔的科学家来到这里,在古城西安营造了一种浓浓的科技氛围。
  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
  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环境长期演变的结果,而在近代叠加了人类活动的相当影响,加快了环境退化的进程。中国科学院院士安芷生认为,科学地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就是要恢复由于人类活动所改变的原始自然植被状况,按照自然分带的基本规律,进行植被重建,宜草则草,宜灌则灌,宜林则林,宜农则农。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林科院院长江泽慧代表李振声院士等8位科学家发言,建议把陕西建成西部生态省。专家们认为,陕西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具备了西部地区典型类型区的基本特征。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已经构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将陕西作为西部生态省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示范价值。陕西生态省建设应从森林生态网络建设、改善城乡及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和建设生态文化等几个方面进行规划。
  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表示,陕西省委、省政府将积极响应建议,加倍努力地工作。
  量力而行 发挥优势
  西部的优势是什么?是资源。但如果考虑到西部环境的脆弱性,在开发西部资源时就不得不十分小心。如果仅仅从一些数字来看,西部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并不低。但西部可利用的水资源到底有多少,专家们观点不一。但专家们都认为,必须合理开发利用西北的水资源,制止过度、无序开采,强化科学管理。
  在开采西部煤炭、石油、天然气、矿石等工业资源时,必须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个地方的建设规模多大,不是由人说了算,而应该由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来决定。中科院院士陈述彭指出,西部开发应以生态旅游作为切入点。西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多民族的风土人情、多样性的自然景观蜚声中外。以旅游为切入点,是吸引人才、改善投资环境的必由之路。
  重视教育 推广成果
  西部大开发,科教必须先行。科学合理地开发西部,必须要有一大批具有科学头脑的管理干部,一大批脚踏实地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的普遍提高。
  这一点,就连出席大会的著名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也同样感受到了,他在学术报告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说明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讲话中,呼吁社会各界对工作在西北艰苦地区的科技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创造了许多令世人注目的科技成果,如对青藏高原的考察,对冰川、盐湖的研究,对西部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等。我们要把这些成果加以整理利用,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指出,应重视对西部地区已有经验和实用技术的科学总结和推广。她说,近年来,甘肃、陕西、宁夏一些地区实施“雨水流集工程”,既不“改造”自然,也不给自然“做外科手术”,比一些“调水工程”可行得多。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工程,将西部大开发建筑在人类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是历史赋予这一代中国人的使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