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草绿映春阳——常景春师徒小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9
第8版(奥运专版)
专栏:

  草绿映春阳
  ——常景春师徒小传
  本报记者 缪鲁 郑红深
  今天中午,蔡亚林打完决赛的最后一枪,立刻转身奔向教练席上的常景春。只见师徒俩紧紧握着手,却相对无言。此时此刻,深情的对视已然胜过了万语千言。已近中年的常景春自小爱枪,后来改行做了教练,并立下重誓,一定要调教出最优秀的枪手,将自己为国争光的志向变为现实。
  在1994年的省运会上,一个表现平平的孩子被他一眼相中。17岁的蔡亚林当时最好成绩只有550环,在业余枪手中也算一般,可常景春却不遗余力地将他收在自己门下。时至今日,常景春也说不清其中的奥秘。
  被常景春另眼相看的蔡亚林,体会最深的是教练的严厉。整整两年半,常景春日复一日地只让他练基本功。好在蔡亚林性格内向,耐得住寂寞,队友们风风光光地轮番出去比赛,他不动心;一年四季穿着厚厚的皮制比赛服窝在练习场上,他不抱怨。
  尽管蔡亚林的不断进步有目共睹,但中国男子气步枪整体水平与世界的差距依然存在。此次中国射击队出征奥运,一开始常景春也没有被选进出征阵容。
  然而,蔡亚林的一次无意的心迹表露,使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年2月,当蔡亚林收到悉尼奥运会为收集资料而送来的表格后,依照开列的提问,毫不犹豫地写下了:我的志向是当奥运会冠军,并在谁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一栏中填道:我的教练。
  这种面对临战请缨的举动,令射击管理中心的领导大为感动。他们深知蔡亚林的这份自信,绝非狂妄自大,而是这对师徒俩对共同理想的不悔追求。于是中心领导想方设法争取到名额,终于将师徒二人编入了出征阵容。(本报悉尼9月18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