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舍得在安全生产上花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8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舍得在安全生产上花钱
  东方晓
  一位专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说起这么一件事。检查团到湖北一家易燃化工企业去,发现那里的工人上班着装并没有按规定防静电,穿化纤衣服的随处可见,不少女工还蹬着高跟鞋。问题指出来后,企业领导说,“这容易改,我敢保证明天就不是这样了。”第二天检查团准备走时,团长想起“再回去看看”,看的结果是一切照旧。
  这家企业不把隐患当回事,有认识上的不足,可能觉得是小事一桩,多少年这样过来了,未必真会因此引发事故,有侥幸心理。除此之外,不愿在安全上多花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家企业的效益并不是很好,给所有作业的工人订制符合安全标准的工作服,所需费用不能说是个小数目。而且,即使资金相对充足,企业很可能也会算一算先用在哪儿:是先发工资?先购买原材料?还是先用在安全生产上?
  安全生产少不了投入,没有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事故隐患难以真正清除,危险工艺和设备也难以彻底淘汰。但不少企业对安全投入的认识存在误区,比如,投在技术改造上,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算得出看得见,年终审核抓这块工作的人也脸上有光;用在安全生产上,效果最多只是不出事故,下功夫看不出来,做得好也未必就能得到表扬。但实际上,对安全投入,是多年投入,坚持投入,平稳见效。欠账多,可能暂时不会出事,但危台高筑,隐患深埋,很难不爆发。到时,“亡羊补牢”亦晚矣。
  安全生产需要投入,对政府部门也是一样。政府有监督管理的职责。对一些公共的设施,如路桥、燃气管线,有了安全隐患,就应及时改造,改造需要钱;发现了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该关的就得关,但这又可能涉及补偿、拆除的支出;此外,治理事故、对企业安全工作严格要求,有人还担心因此影响地方财政收入,甚至吸引不来投资,这也是钱的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监督,这就少不了人员的投入,要设置相应的机构,确保足够的力量,提供充足的经费。据介绍,英国国家安全卫生执行局是4000多人。荷兰安全方面的工作分在3个部门,每个都有1000多人。在日本通产省,仅管理化学品安全的一个课就有20多人。而我国的情况如何呢?据了解,目前各省从事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也就是5到10人。在湖北某地级市,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人仅剩一个。如此薄弱的力量,监督怎会到位!
  造成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抓好安全投入是“硬件”。人命关天的事,该投的就得投。今天在安全上多花钱,为的是明天省大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