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向着廉洁高效迈进——深圳政府体制改革纪事(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8
第1版(要闻)
专栏:

  向着廉洁高效迈进
  ——深圳政府体制改革纪事(上)
  本报记者 曹宏亮 任维东 胡 谋 崔士鑫
  庚辰之夏,世纪之交,登上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新高——384米高的地王大厦,一座南国风光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尽收眼底。仅仅20年,这块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最成功的“试验田”,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436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人均产值35908元,居全国之首;外贸出口282亿美元,连续7年名列全国大中城市榜首;七成家庭有房产,二成家庭有私车,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非凡的成就,揭示了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巨大力量,也揭示了深圳改革政府体制、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探索。正如历史反复证明的,成功的经济得益于政府的出色领导。
  应该管的管好 不该管的不管
  2000年8月29日,一家进入世界科技十强企业的负责人发表这样的观感:“深圳的投资环境可以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城市相媲美。”
  8月24日,在深圳占地60万平方米兴办资讯科技园的台湾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先生说,深圳市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政府的效率,正是吸引他前来投资的魅力所在。
  良好的投资环境来自良好的管理,良好的管理来自政府职能的转变,来自特区历任市委和政府领导的接力和继续。
  曾几何时,在这个改革开放的特区,也有过与内地一样的官僚主义,一样的效率低下,一样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过去,这里也曾有过,一个需要配置土地资源的高科技项目,从提出可行性报告到竣工投产,要经过十几个部门的审批,盖50多个公章,历时180天以上。
  一个美发美容店的开办要与投资成千上万元的公司一样跑工商,跑房产,跑验资,跑税务,跑公安……当然,也还要一遍又一遍地排长队。
  在罗湖区老东门商业街,一家店主一天内接待过13拨行政执法检查员,收到过10多张执法部门罚款单。
  实际上,这个区当时拥有执法检查队伍20多支,560多人。一条街道几家管,一宗违章大家罚。
  邓小平同志痛心地批评过的现象在这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各级领导机关,都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我们的政府机构曾数度改革,数度精简,数度裁员,但仍难以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
  事实上,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一诞生,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就力图远离计划经济全能政府的构架和模式,就一直在探索符合特区经济发展特点的政府体制,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迈进。20年间,他们5次全面改革政府机构,始终将政府部门的设置控制在40个以内。目前工作部门39个,行政编制2422名。
  “特区政府体制的改革,有中央和省统一部署安排的,有特区根据经济运行自行设计的,但改革的主要目标无一不是解决效率问题。”早在1987年就致力于将政府和企业分开的深圳前市委书记、市长李灏回忆说。
  正是着眼效率,而且是着眼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的效率,这位很熟悉计划经济的市长决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成立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将资产经营者的职能从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中剥离出去。
  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国有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效率,又将政府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既提高了效率,又提高了行政水平。管不了的事不管,该管的事管好。
  不断改革,不断总结。“以往的改革始终没有能解决好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即行政管制太多,行政审批行为不规范。”深圳市一位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事实上,计划经济全能政府所沿用的审批制度,不但数量多,范围宽,而且权力太大,监督不力,不但给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而且成为政府体制改革成果难以巩固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7年初,在市委领导下,市政府开始了对政府审批制度的再次改革。此次改革,要求各部门对自己审批的事项逐一清理,逐一说明需要审批的理由和法律法规依据。没有充分理由和依据的一概取消,能核准的不再审批,能由中介组织和市场调节的坚决放开,下一级政府能管的市里不管。必须审批的要依据法律法规,明确审批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明确审批时限,增加审批透明度。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实行联审制或定期会签制;与公众利益密切的审批项目,实行社会咨询和社会听证制度。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论证,上下讨论,听取各方意见,逐一审核。1999年新春伊始,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政府郑重宣布:经过两年半的准备,《深圳市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办理事情,凡是能依法核准的,不需要再报政府审批。
  这次改革,使政府审批事项由723项减至305项,减幅57%,核准事项由368项减至323项,减幅12%。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审批权的减少和改革,大大摆脱了计划经济全能政府的行政重负,清理了那些“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使政府从不必要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轻装上阵,高效运转。
  位于深圳罗湖区解放路的市公安局户证处,上千平方米的办证大厅窗明几净,井然有序,前来深圳创业,离开深圳外出,购置新居迁户,这里都是人们的必经之地。只要手续齐全,即来即办。手续不全的,以书面形式告诉办事人所需材料,不让办事人跑第三趟。
  在市工商局注册分局,简陋的小楼与全市12万家企业的登记、变更工作显然已不协调,但注册大厅里依然忙而不乱,多而不拖。一些简单的业务,如名称变更、法人代表变更、经营地点变更、执照延期等,可以到专设的“绿色通道”,随到随办,最多不超过一个工作日。复杂的业务,提前预约,专人跟踪,直至办妥。即便到了下班时间,也有“义务超时服务”照常办事。
  其他如劳动局、国土局、外商投资服务中心,都有办事程序和时限。全市所有审批和核准的事项,办事时限每件平均缩短5.6天。市外资局的外资审批事项由30天减至15天,核准事项不超过5天。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曾这样说过:“建立有效率的政府并不容易,但朝着提高政府效率的方向迈出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都会大大影响经济和社会生活。”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深圳政府机构和行政制度的改革也是一次权力转型的革命。是政府职能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型,是政府角色从直接参与到间接协调的转型。
  引入制约机制遏制腐败源头
  “我宁可得罪有些人,就是不能得罪老百姓。”1998年初,在中共深圳市纪委的一次全体会议上,市委书记张高丽公开宣布他的为官准则。当即,全场立即送给这位新来的市委书记一阵热烈的掌声。
  他体会最深的是,来深圳上任不久,不时有人给他写信写条,要弄块地皮。按照法律规定,土地为国家所有,地皮是公共资源。而当时能支配这种公共资源的只有行政部门。作为深圳的“一把手”,实际上他也有很大的权力。
  事实上,随着特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区位优势,土地使用权中的经济含量已经一目了然。由政府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不仅土地的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受到限制,而且给以“地”谋私、“地”钱交易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和诱惑。许多人形容,在很长时间里,国土局靓女如云,名车如蚁。而一些手中有权又经不住诱惑的官员也蜕变为腐败分子。
  于是,一份《深圳经济特区土地使用权出让条例》由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修改通过施行,特区10年前就尝试过的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拍卖招标办法”,又以法规的形式由市政府颁令施行。
  两份规章,明确规定所有经营性土地不能再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分配,而是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公共资源从权力者手中一跃而出,成为市场上的竞争对象,以权谋私随之丧失了资本,权钱交易没有了条件,腐败现象不清自除。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论断再次得到证实,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新兴的深圳,在一张白纸上勾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一个小镇上建设最新最美的城市。楼堂馆所、桥梁道路、基础设施等投资巨大、利润丰厚。除了土地,这些工程的承包又可能形成腐败的条件。
  近年一些地方陆续暴露的“豆腐渣”工程,其源莫不出于“黑箱”操作的工程承包权。这种权力滋生的腐败是因为权力不受约束。
  深圳在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中找到了方法,这就是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制。而且,早在1982年就开始试行。到1993年,又颁布了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条例,规定凡政府投资,国有、集体企业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招标投标逐渐成为特区工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制度。
  到1996年下半年,市建设局主管的工程招标率便达100%,1997年,市管工程招标、邀请招标率达100%,区管工程邀请招标率达99%。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采购向来是政府经济行为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市场的繁荣和物价的变动,政府各部门多年来各自为政的采购,也日益成了腐败的温床。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拿要回扣,养人设机构。
  1997年开始,深圳着手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推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并首次招标购买公务用车。1998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政府采购条例》,以法规的形式将这一制度固定下来。在这一法规的规范下,政府统一采购项目扩大到11大类120个品种,包括汽车、计算机、空调、汽车定点加油和维修、工程修缮等。1999年招标采购总金额达8.3亿元,节省资金近亿元,平均节约资金11.9%。
  主持推行这一制度的前市长说,改革政府采购制度,不仅节省了大量财政资金,而且避免了采购中的“黑箱”操作,截断了产生腐败的财源,为集中审计提供了方便,形成了有效的监督。
  其实,不仅仅是政府采购、政府工程招标投标能够杜绝“黑箱”操作,避免腐败。一切政府行为,只要有合理的约束,必要的限制,完备的机制,有效的监督,腐败就无处可存,廉洁就因势而生。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就精辟地指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一个按公正的“游戏规则”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提高执政本领重塑政府形象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通过政府体制和行政制度的改革,深圳不仅政府形象焕然一新,也极大地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探索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领导的实现形式。
  深圳市政府体制和行政制度的每一项改革,历届市委都直接领导,着眼全局,协调各方,为涉及到的敏感问题、复杂问题把关掌舵。
  改革方案一旦出台,市委首先带头执行,并以市委决定的形式,要求各级党组织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贯彻下去。
  1999年春,深圳市委决定以打击“黄、赌、毒”为重点,整顿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环境。市委首先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建议,要求制定相关规定和决定,为有关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依据。政府有关部门则依据这些法规落实市委部署。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规则条例》出台后,市委要求只要“法定图则”确定了用地规则,不通过法定程序,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无权修改。
  深圳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遏制腐败的效果,首先在群众来信来访中得到反映。深圳信访办接到的投诉表明,随着政府体制和行政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涉及行政问题的信访越来越少。
  “从前投诉比较多的是公安局户证处和各路行政执法人员。实行罚没收入两条线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以后,来自这两个方面的投诉大幅度减少。”深圳市信访办郭宏处长说。
  在曾经是大盖帽满天飞的罗湖区,如今只有一顶贝雷帽。这顶贝雷帽代表城管、环卫、文化、计划生育、房屋租赁、社会医疗、旅游7个方面行使行政执法权。执法人员使用统一的法律文书和处罚票据,罚款全部上交财政,没收物品全部交由财政拍卖,拍卖所得也归财政。
  这是深圳根据国家《行政处罚法》在罗湖区进行的又一个行政体制改革尝试。改革推行一年多,交叉执法、重复处罚等陋象一扫而光,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变得清亮。
  行政执法和处罚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新的管理手段,但是,许多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执法变成了收钱,罚没变成了私吞,严重败坏了政府形象。
  1993年,中央决定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支两条线管理”,以改变这种状况。施行中,深圳将这一做法扩大到35个部门784个单位,占全市总数的99.87%。
  与此同时,深圳坚决将行政执法纳入建立法治社会这一总体工程。行政执法首先要置于法律法规的规范之下。谁违法,谁负责。依法行政,依法治市。“一个法治的社会首先要有一个法治的政府。”深圳市政府一位负责同志说。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为迎接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深圳宝安区城管办整顿环境时,发现一家玻璃店占道摆卖,在告诫店主这种行为违反有关规定之后,店主没有改正。随后,执法人员捣毁了卖品玻璃。这一做法,店主认为是违法行为,遂提起行政诉讼。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做出判决:店主胜诉,城管办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深圳近两年行政诉讼案件年年上升,但是政府有关方面的败诉率却大大下降。1998年,深圳市两级法院受理一审行政诉讼案256件,是1997年的3倍;1999年受理528件,是1998年的2倍多,跃居广东省第一,升幅名列全国前茅。1987年到1997年,败诉率曾达到47%,1998年高达54%。到1999年就下降为20%,今年1至8月又下降至18%。
  “在我国,公民与政府对簿公堂,法院依法将政府作为行政诉讼主体,并判其败诉,本身就说明了政府对法律的尊重和政府角色的转换。深圳行政诉讼案件增多正是这一情况的反映,败诉率的下降,则反映出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在提高。”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庭长郝丽雅如此分析。
  的确,这位法官的分析,是新时期人们评价政府的新视觉,也揭示了新时期政府定位、政府角色转换的历史性跨越。只有经得住法律天平衡量的政府,才是形象最好的政府。
  其实,另一方面,法院对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不仅化解了政府与群众的矛盾,也监督了政府的行政,还帮助政府及时发现了施政中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高行政水平创造了条件。
  作为政府体制改革和行政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人事制度的改革及一批素质良好的公务员队伍也贡献良多。
  早在1988年,深圳就尝试建立公务员制度。1995年,深圳第一个面向全国招聘公务员,身份不限。这个“第一”,将“相马”变成了“赛马”,将条子变成了卷子,将跑官变成了考官,为政府选拔、造就优秀行政人才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条件。随后,又逐步对公务员职位的分类、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辞退等做了全面规定,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务员制度。
  也正是这套制度,激励着公务员依法行政,为提高行政效率、树立政府形象增添光彩。
  压题照片:现代化的国际城市——深圳。
  本报记者 胡谋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