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又一个金色的秋季,又一批历经寒窗苦读的学生迈进大学校园。但他们中间的贫困生喜悦之余,却因逐渐增加的学费而一筹莫展。为让这些寒门学子不因贫困而失学,安徽省作出郑重承诺: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2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热点追踪

  又一个金色的秋季,又一批历经寒窗苦读的学生迈进大学校园。但他们中间的贫困生喜悦之余,却因逐渐增加的学费而一筹莫展。为让这些寒门学子不因贫困而失学,安徽省作出郑重承诺: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
  本报记者 刘杰
  来自安徽省金寨县的邓磊今年以613分的好成绩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但他父亲去年因病去世,母亲积劳成疾,家里一贫如洗,全家人都为学费而犯愁。8月22日,中科大给邓磊送来了入学费用,并承诺尽力协助解决困难,让他按期完成学业。
  邓磊是幸运的,但更多像邓磊一样的寒门学子,能否一圆大学梦呢?
  寒门最怕“雪上霜”
  与邓磊考了同样分数、被西北大学录取的李林,也与邓磊一样陷入了喜忧交加的尴尬境地。李林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没有工作,靠做些零活养活李林和他的一对双胞胎妹妹。平时衣食无着的他,面对6500多元的学费一筹莫展。
  安徽省总工会生活保障部的同志介绍,目前全省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特困职工有13.9万户,无力扶持子女入学的有1.8万户。而根据省教委有关部门的测算,今年全省考上大学的8万多名学生中,特困职工子女超过3000人。
  安徽上半年遭受了少有的旱灾,本来收入就不高的农民,更是“当年不收当年穷”。据不少高校学生部反映,大学生中困难生约占25%,特别困难的占10%左右。今年安徽招收本专科学生19万人,比往年多招9万人,而各高校普遍提高收费标准,困难和特困生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往年。
  考得取,却上不起,如何让贫困学子不因贫困而失学,成为一道难解而又非解决不可的社会难题。
  学子喜得“雪中炭”
  8月24日,安徽省总工会和省信托投资公司各拿20万元,资助考上大学的特困职工子女,李林有幸成了200名受助者中的一员。当地一家私营企业老板也为李林办了邮政绿卡,每月资助他300元生活费。
  “献一片爱心,助贫困学子。”开学前几天,合肥处处洋溢着给寒门学子送温暖的浓浓爱意。省总工会、当地新闻单位、各大院校纷纷开通了热线电话。
  “人才不分贫富,我们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穷而影响成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表态:“今年学校将继续在新生报到现场开设‘爱心通道',为贫困生报到大开绿灯。”几年来,科大开设了“爱心奖学金”、“爱心助学金”、学生贷款、困难补助、困难学生学费减缓免等24种扶贫助学项目。解困助学被称为“雪中送炭”。
  和科大不同的是省属院校,受地方财力的影响,这些院校资金来源少,招收学生多,困难面大,资助困难生便成了高校的热点难点问题。安徽医科大学招生前就多次召开会议,决定继续拿出收费中30%的部分用于学生奖、贷、助、补、减,实行“五管齐下”,构筑多元助学体系。
  记者日前从省教委和省财政厅了解到,为了“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安徽省属高校去年奖、贷、助、补、减费用高达8000多万元,学生人均约合800元。省政府也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从1996年起,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经济困难的学生补贴,今年又增加到200万元。
  急唤春风化“霜雪”
  可以说,政府、学校、社会已为贫困生上大学尽了力,但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办法,有关金融部门试行银行助学贷款,运行如何呢?
  记者跑了不少高校,遗憾的是无论在部属院校,还是在省属院校,对银行助学贷款虽有热切的呼唤,但更多的是责难之词。
  试行中的银行助学贷款要求学生个人申请,院系班主任签署意见,并回原址调查家庭情况、寻找担保人、上交担保人经济证明,贷款人如逾期不还,还将对担保人和学校进行曝光。不少院校的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说:“助学贷款手续太繁杂,要学校承担的连带责任多,让穷学生寻找富朋友担保也不现实,所以银行热,而学校冷。”据了解,在安徽一些高校,至今没有几个学生去申请办理助学贷款。
  银行方面也有自己的看法:“助学贷款虽有国家贴息,但银行要收回贷款,也要有些盈利。目前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学生分配又是自主择业,去向不定,手续上不加几道保险行吗?收不回贷款,谁来背这个大包袱?”
  “银行能把钱贷给效益不好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贷给文化素质高、预期收入更高的莘莘学子?”有人愤愤不平。为此,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假设有1000元,用它发放奖学金、助学金,通常只能一次性资助一名学生,对于4年的大学费用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但如果用它做国家助学贷款的贴息(部属院校由国家财政贴息50%,省属院校由省财政贴息待定),按5年期6.21%利率计算,则能盘活3万余元,基本支撑一个贫困学生读完大学。可见,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事业是大有潜力的。
  题图:在中国科大新生入学现场,爱心通道旁挤满了求助者,而银行助学贷款的咨询点前却少有人光顾,一“热”一“冷”,形成强烈对比。刘杰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