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于素朴中自见光辉——记香港特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吴康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2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于素朴中自见光辉
  ——记香港特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吴康民
  本报记者 王尧
  写下这个题目,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对劲,想来想去,问题出在副题上,给人的感觉是开“两会”的时候到了。香港培侨中学校董会董事长、校监吴康民先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老人大”,1975年他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后连任第五、六、七、八、九届人大代表,并担任九届人大香港代表团团长。因了这超长的参政议政资历,每年“两会”期间,吴康民的“出镜率”很高,但囿于篇幅,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其他值得抒写的部分往往被忽略,同事们交谈起来均深以为憾。
  今年7月,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和吴康民先生有过几次短暂的交谈,当时他说可送我一本他写的书,我以为只是随便说说,并没有放在心上。几天后再见到他,他便问我为什么不去取书,我才知吴先生一言九鼎,没有“随便说说”的习惯,十分惭愧。及至读过其所赠《生活语丝》一书,对吴先生诚信、率真的品格和爱国爱港的炽热情怀、无私奉献更有了深入的了解。
  吴康民1926年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1947年毕业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后赴香港培侨中学任教,见证了香港半个世纪来的风雨沧桑。关于这一段经历,吴先生在一篇题为《回忆与历程》的随笔中这样写道:“我在194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就已经半改行以及全改行。虽然我小时候也梦想要开一间化学工厂,用试管和烧杯倒来倒去,发明出一些新的玩意,生产面世……毕业时,国事多艰。开化学工厂是梦想,就是要进化学工厂也不容易。当时我已很关心政治,觉得还是先‘救国’再来‘科学’,而不可能是‘科学救国’。救国要有救国的途径,于是我到了香港一家有进步倾向的中学。觉得培养人才也是‘救国’之道,想不到一干就是一生。
  几十年来,我的工作岗位不变,但工作内容却是多变的。先是当教员,后是担任校长,那时算是改行搞教育。到了近十年,更由教育改行作社会活动。特别是在半退休后,还有一大堆衔头要参与工作的……”
  但有一样是几十年不改行的,那就是写作。吴先生的“第一职业”是教师,但业余喜爱写作,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出版过二十几种书,从科学小品、青年修养、文史杂谈、中外游记、读书随笔到政治评论都有,现仍在各大报章撰写随笔及时事评论专栏。文如其人,著名作家王蒙为其作序称之为“诚实的文字像诚实的品格一样,于素朴中自见光辉”,从各个时期出版的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
  多年来,作为人大代表、港事顾问、预委会委员、筹委会委员、基本法委员会委员,吴康民和许多老爱国人士一道,为管理国家事务、香港回归祖国、沟通内地和香港的联系、加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作了大量工作,1998年7月1日吴康民获特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对此殊荣,吴康民认为,这不仅是给我个人的,而是对长期爱国爱港、坚定不移的老爱国人士的肯定和荣誉;不仅是对回归一年来表现的肯定,也是对回归以前对公众的服务的肯定;是对老爱国人士在逆境下播撒爱国的种子、传播爱国的声音,使年轻一代不致数典忘祖努力的肯定,是属于所有默默耕耘的老爱国人士集体的。
  吴康民先生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1996年,吴先生七十初度。他对儿女们说,要为内地的希望工程捐助一所学校来庆祝生日。过去,他任职于爱国学校,生活清苦,两袖清风,两年前曾推动学校的校友和退休教师,集腋成裘,在广东清远捐助了一家希望小学。这一回,由于儿女长成,略有积蓄,所以愿意独力捐助一家希望小学。最后在增城县山区福和镇重建了一所小学,完了心愿。
  今年,吴康民先生已经74岁了,但他仍像过去一样认真履行着自己的各项职责,风尘仆仆地奔波在全国各地。参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他曾公开表明心迹,说当完这一届的人大代表,便要退出政坛,安享晚年。“十多天的会议、大沓的文件、海内外记者的疲劳访问、准备发言和撰写文章,以及会外的种种酬酢,北京寒冷的天气、房间过热的暖气”,对一位七旬老人来说毕竟有些吃力,因此,“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老了,便退下”。至于为什么不选择第九届退出呢?吴先生说,“原因有二:过去港区人大代表依附广东人大,虽说是选举,却是由中央提名。这一次是香港回归后、新旧交替的关头,也应该考验一下大家是否接受我,不然在多年‘钦点’之后消失,心有不甘。二是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单独成团,存在一个以旧带新的问题,新代表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虽不敢说是老手,毕竟有20多年的中央议会经验。”其襟怀坦白的作风和强烈的责任感由此可见一斑。
  基于这两点,即使退出政坛,相信吴康民先生仍然会以平实洗练的文字,清心直说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怀。(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