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阅读
  • 0回复

卧龙大熊猫猛添小宝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19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今年八月以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不断传来好消息,九只熊猫接连降生,成活八只,还有三只大熊猫待产,中心的大熊猫数量比去年增加近百分之二十。记者前往四川卧龙保护区探询这个奇迹
  卧龙大熊猫猛添小宝宝
  本报记者 梁小琴
  前往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路上,奇峰异壑,层峦叠翠,渔子溪溅起浪花一路飞泻,夹岸箭竹满山。
  峰回路转,核桃坪腹地林木幽深的山谷里,一块“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标牌跃入眼中。白墙红瓦童话般的小房子,竟是一座座干净的大熊猫馆舍,翠竹环绕,清风拂面,恍若世外桃源。这就是大熊猫祖祖辈辈的栖息地。
  让大熊猫恢复生育能力
  38岁的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对记者说,“你看这儿的大熊猫个个毛色油光水亮,健康了、繁殖力也强了。”世界公认大熊猫有“三难”:配种难、怀孕难、幼仔存活难。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人工饲养的大熊猫90%以上的雄体丧失交配能力,60%的雌体不能正常生育。从1986年起,张和民他们改变过去小房间圈养的做法,建立模拟自然环境,扩大大熊猫的活动半径,实行半野外化饲养,让大熊猫爬树、打架、争食、争夺伙伴,让它们在打架中增加性激素的分泌。给幼仔建幼儿园,让它们从小学会交流。大熊猫不能消化植物纤维,不到6小时就会排空肠胃,因此需要不停地进食,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25公斤竹子,搭配精料也要吃5公斤。研究中心将大熊猫的3顿饭改为8顿,为每一只熊猫制订相应的食谱。还将苹果、蒸馍挂在树上,或藏在墙洞里,让它们上树上墙找。
  通过对大熊猫的行为观察和性激素测定,工作人员准确掌握了交配时间,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至今已先后培养出了5只有自然交配能力的雄性大熊猫和10只有正常生育能力的雌性大熊猫。1991年,研究中心的第一例大熊猫双胞胎出生。
  现在,大熊猫成活率已由50%提高到90%以上。目前研究中心有大熊猫53只,人工繁育大熊猫31胎46仔,存活34只,使卧龙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近几年,研究中心又攻克了不孕雌熊猫的怀孕难题,1992年,10年不孕的“佳佳”生下它的第一个男孩“佳林”,此后每年正常发情产仔。1996年已近古稀的19岁的“佳佳”还生下了第一对双胞胎,获得了“英雄妈妈”的称号。今年,6年不孕的“瑗瑗”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大熊猫的“父母亲”
  人们把张和民和他的同事称为熊猫的“爸爸”、“妈妈”。
  张和民说起熊猫来充满怜爱:“我们这里的人出去,心里总惦着大熊猫,吃不香、睡不好。跟人说话,不到3分钟,就扯到了熊猫。吃完饭散散步,走着走着就到了熊猫房。老婆说,你们心里只装着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工作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几乎都有留学经历,共同的理想和责任感,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张和民1987年赴美留学,1989年获美国爱德华大学生物系自然保护专业硕士。当时,他和妻子都可以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但他们毅然回到了卧龙。他说:“我就是想干出点名堂来,让外国人看看。”
  研究中心总工程师王鹏彦一度到沿海工作,却无论如何舍不下大熊猫,不久就回来了,将家也安在了这里。在观察室里,记者看到饲养员马强正要给出生刚7天的熊猫宝宝喂奶。他先把兑好的牛奶放在有刻度的杯里温着,然后用纱布给小家伙擦擦嘴,再用手指轻轻抚摸,递上奶瓶,小家伙就“吧哒、吧哒”地吃起来。马强说:“我们都没照顾过老婆坐月子,没喂过自己的孩子。孩子都说我们是大熊猫的爸爸、妈妈。”这儿的饲养员记不得自己的生日,顾不上孩子的生日,但分得清每一只大熊猫的个性和脾气。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过去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多次为中国培养了技术员,近几年则不断要求派人来学习,哪怕当饲养员打扫卫生也行。
  大熊猫命运喜忧参半
  王鹏彦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大熊猫总数约1000只。1974年和1983年前后,卧龙的竹子两次大面积开花枯死,夺走了250只大熊猫的生命。因此90年代以前的保护工作,主要抢救大熊猫的生命。1987年至1990年,国家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对大熊猫的主食竹复壮更新。目前,满山遍野葱郁的翠竹恢复到上佳水平。
  眼下,卧龙正在筹建大熊猫精子库,以促进种源的交流,避免近亲繁殖,减少遗传基因的丧失,推动大熊猫人工授精技术的完善。今年初,在核桃坪建立了“中华大熊猫园”,在3平方公里内营建一个半放养式的大熊猫园区,作为大熊猫学习野外生存的学校,为它们回归大自然作准备。这里传出的消息并不都是乐观的:有50%的大熊猫生活在保护区外,保护区内还有5000多居民,生活水平低,文化不高,靠山吃山。他们不会做猎杀大熊猫这样的事了,但砍树开荒、挖笋、采药以及猎杀其他动物,都对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大熊猫栖息地继续向高海拔山岭退缩。卫星图片显示,四川省野生大熊猫栖息地已由1974年的2万平方公里缩小到1万平方公里,而且被分割为18个“孤岛”。其中大熊猫数量不足10只的就有8块。王鹏彦说:“要是这样,即使我们让大熊猫重回大自然,又怎么能放心呢?”
  题图: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里的大熊猫种群。梁小琴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