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气候变暖 危及人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0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气候变暖 危及人类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11日至15日,联合国国际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里昂举行。“如何减少温室效应,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来自159个国家约1800名专家探讨的主要议题。
  世界工业的迅猛发展和汽车拥有量的成倍增加,导致成千上万吨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它们很快集聚为一个气体层阻止太阳热量的散发,从而形成可怕的温室效应。与会专家们估计,从现在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5摄氏度。这足以使一些地区沙化,农田变成荒地,许多岛国将被升高的海平面所淹没。特别让科学家们担忧的是,温室效应可能打破生物圈的平衡,危及南、北极气候的稳定。南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总面积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厚度为2200米,储存着地球上约70%的淡水。南极气候的变化将直接关系到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据亲临过南极的科学家们介绍,近几年南极气候变化明显,乔治岛的冰川正在后退,有些地方的土壤已经从冰层里裸露出来,草本植物蓬勃生长,过去偶尔落脚的野鸭和天鹅也试图向那里迁徙。这些现象在十几年前是很难见到的。北极的情况也是如此,冰盖的整体厚度在减小。科学家们认为,南、北极这两块地球上的“净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人类就会大难临头。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近日在伦敦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变暖与陆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报告指出,倘若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在今后100年里,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增加1倍,由此引起的气温升高、两极冰盖消融、海平面上升等,将使许多动植物无法继续在原来的栖息地生存。到2100年,全世界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的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大量物种将因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报告还预估,加拿大、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所在的高纬度地区的气候,其变暖的速度将是全球最快的,今后若干年内,这些地区可能有70%的动植物栖息地将会消失。
  各国气候学工作者这次相聚里昂的目的就在于商讨对策,减缓这种变化。专家们认为,减缓这一变化的最根本作法是:设法减少废气的排放。虽然1997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气候大会已经发表《京都议定书》,工业国家对减少废气排放也已作出了承诺:即从那时到2012年,38个最发达的国家将减少5.2%的废气排放量。但事实上,其中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还没有真正签署有关协议。法国议会虽然在今年已批准并通过这项协议,但协议的最终签署还需与欧盟其他14个成员国协调。美国为保持其强劲的经济增长,能否在减排方面真正履行京都会议的承诺值得怀疑。京都会议以后,废气的排放并未受到有效遏制。专家们警告说,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到21世纪末,世界的国民生产总值将至少损失2%—3%。
  此次会议开幕式上,法国总理若斯潘讲话表示,法国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为遵守《京都议定书》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规定,正在拟定和实施一项新的能源经济计划。一是发展无污染的风能。目标是到2010年,使新能源比例翻一番,从6%提高到12%。二是加大对铁路的投入,增加铁路运输。三是通过设立生态税等,鼓励节约能源。他呼吁,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要认真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促进《京都议定书》的实施。
  世界需要优美的环境,各国需要清洁的发展。里昂气候大会再次提醒人们,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各方行动,共同对付温室效应已变得刻不容缓。(本报巴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