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安徽 构建森林生态网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保卫绿色 关注森林

  安徽 构建森林生态网络
唐怀民
  21世纪是绿色文明的世纪,森林和林业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我们要深刻认识森林和林业在环境与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举全社会之力,多植树,广造林,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为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安徽历史上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漫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森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80年代,安徽省委、省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分别在1989年、1995年作出了“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和开展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的决定,带领全省人民坚持不懈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和育林护林,1994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1997年实现全省绿化,森林资源进入良性循环并实现大幅增长。目前,全省有林地面积达4850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7.9%。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安徽林业建设目前仍处在恢复性发展阶段,再造山川秀美,很重要一条,就是要把全省林业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抓,以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山区生态公益林为“点”,以商品林包括经济林、用材林基地建设以及林业综合开发为“面”,以道路林带建设为“线”,点、面、线相结合,营造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效益兼顾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最大限度地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实效,更好发挥森林三大效益。
  安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抓好以下几点:一是认真组织实施“万里绿色长廊工程”。按照省委、省政府规划,以全省境内的15条铁路和9条国道公路、66条省道公路为依托,营造总长达1.22万公里乔、灌、花草相结合的主体林带,并在其两侧各1公里范围内,因地制宜地进行道路、河渠、山丘、城镇、村庄绿化和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形成安徽大地上纵横交错、相互连接的绿色长廊。
  二是全面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重点在皖南、皖西两大山区,划定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公益林,进行重点保护,同时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加快生态薄弱地区的森林植被恢复,扩大生态公益林的面积和比重。
  三是大力开发山区非木质资源,促进山区林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加大加深非木质资源开发,大力发展经济林,逐步减少山区经济对木材生产的依赖程度,更好地保护森林。
  四是建立平原、丘陵速生商品林生产基地,实行集约经营和定向培育,缓解木材生产对山区森林资源保护的压力。
  五是以林木种育生产为重点,着力提高林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创新、推广和运用先进林业生产技术,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优化造林树种结构和实现树种多样化,努力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六是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生态建设的氛围。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这是实现安徽大地山川秀美的关键。(作者为安徽省林业厅厅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