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天在峰峦缺处明——记唐琳一战成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2
第8版(奥运专版)
专栏:五环热线

  天在峰峦缺处明
  ——记唐琳一战成名
  本报记者 薛原
  国歌声中,唐琳泪流满面。
  为了这一天,她等待了11年。
  11年,有多少伤痛的折磨埋在心底,多少失利的打击独自承受。
  所有这一切,都在今夜的悉尼赛场上给出了答案。榻榻米上,唐琳双目喷火,一次次冲向对手,短短4分钟,缠斗却难分难解。笛声响起,平局。
  最终,唐琳和对手相视而立,静候3名裁判手中的旗帜举向谁。2∶1,唐琳胜出。裁判的评价:进攻积极。
  进攻积极。得到这句肯定,唐琳问心无愧。从1989年进入四川队,1991年以代培的身份进入国家队,一直到今夜的悉尼之战,唐琳的心中,早已对自己重复了千百遍——“进攻”。
  进攻,向对手进攻,向自我挑战。“接受你所能接受的一切,改变你所能改变的一切。”能够说出这句话的唐琳,必有不被外人所知的经历。在国家队中资格最老的唐琳,直到1998年,才在曼谷亚运会上拿到了她第一个国际大赛的冠军,但伤病随即又袭击了她。腰椎间盘突出,她整整停止了一年训练。如果没有教练程志山的鼓励,也许今夜的悉尼,就不会有唐琳的身影。
  “我战胜了自己,比赛打到这份上,全靠精神支撑着我拼下去。”汗水和泪水汇在一起,场下,唐琳声音哽咽。今天下午的小组决赛,她就碰到了去年世锦赛的冠军,苦战过关后,决赛的对手又是世锦赛的第三名。“我从来没有拼得这么厉害。”唐琳说,“决赛我先失分,只有一步一步地拼才和对手打平。”女子柔道队总教练刘玉琪对唐琳的评价是:“头脑清楚、能控制自己,韧劲十足。”
  “我最崇拜的人是邓小平,他三起三落,初衷不改。”25岁的唐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泪痕犹在。
  “感谢父母、感谢教练、感谢我的陪练,我的成绩中有他们的贡献。明年,我还要参加全运会。”(本报悉尼9月21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