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走向崭新时代的开端——“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7
第11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交流

  走向崭新时代的开端
  ——“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石磬
  由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12月31日至2000年1月2日在北京举行。
  1949年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辉煌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诞生在这一年,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世界历史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参加“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中外学者从新的视角和视野,探讨了20世纪40—50年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和特点,并就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外关系等重要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与会学者阐述了4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时机、条件以及为实现这个转变在各方面所做的准备工作,特别是重点论述了中共中央为实现这一转变所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并分析了党在城市集中关注的政策重点所在。有些学者分析了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并对海峡对岸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认为1949年国共斗争的最后结局,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自古已被人们认识的历史定律所决定的。腐败的国民党进行的是一场违背人民意志和愿望的战争,而对手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军事指导上都完全成熟并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共产党,其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有些学者关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性质问题。有的在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构想、局部实践、新的发展以及1949年后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和确立,认为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名副其实的新民主主义国家,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是名副其实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一时期政治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上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分在诸经济成分中居主导地位,新民主主义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从属于社会主义,因而还是应把这一时期称为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在经济方面,学者们探讨了50年代国民经济的布局、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混合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发展从T模式(沿海沿江经济)到C模式(内陆经济)的演变等问题;在中外关系方面,与会学者分析了1949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外交政策的基本走向及其成因,并就40—50年代的中苏关系、中英关系、中印关系以及中国与印度支那的关系等进行了交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