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黄土地上的“绿色大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3
第1版(要闻)
专栏:“九五”新事

  黄土地上的“绿色大户”
  本报记者 安洋
  金秋送爽时,记者走进张维秋的“绿色家园”:200亩苹果园里,赤橙黄绿青挂满了枝头;拳头大的酥梨把100亩梨园装点得金黄一片;50亩葡萄架下,一串串美国“提子”迎风摇曳;30亩石榴地里,成熟的果实已咧开了嘴。“北海道、美国1号、红富士、新红星都是畅销货,正在装箱的那些下午就往广州发。”“石榴的行情最好,低了1块8不卖。”张维秋喜不自禁。从果园向外望去,由乔、灌、草编织而成的层层绿色,将山顶和山腰覆盖得郁郁葱葱。在这一片绿色丛中,张维秋还养了200头优质肉牛、300只波尔山羊、80只肉狗、15只梅花鹿。
  6年前,这里还是吕梁山上一块典型的“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张维秋一口气买下了5500亩。治山治水,生态致富。如今荒凉已去,绿色尽染。在山西省,像张维秋这样的“绿色大户”已有69万户。
  山西省吕梁山区和太行山区的“四荒”连绵成片,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多少年来山区农民治山治水不息,但由于缺少必要的利益机制,收效甚微。1995年,山西省全面推广了拍卖“四荒”的做法。“谁治理谁收益,谁治理谁光荣”的利益机制,使一批又一批农民成为“四荒”的拥有者和治理者,也使大片大片的荒山秃岭焕发出绿色和生机。仅榜上有名的69万个大户,就治理和绿化“四荒”4834万亩。日前,山西省政府对这些“绿色大户”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嘉奖和表彰,响亮地提出了每年治理500万亩的奋斗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