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本是同根生 相观亦钟情——由京剧《宰相刘罗锅》赴台演出成功所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3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漫笔

  本是同根生 相观亦钟情
  ——由京剧《宰相刘罗锅》赴台演出成功所想
  小白
  京剧连台本戏《宰相刘罗锅》,8月下旬应邀赴台湾演出,以强烈的剧场效果和两岸文化交流以来最高票房收入大获成功。同去的北京京剧院九台传统戏,反应也十分强烈。台湾同胞对京剧的热爱,令人不禁心生欢喜,甚至不得不思考其中更深的文化精神上的原因。在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京剧向来是极受欢迎的重要内容。京剧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紧紧地连结着两岸人的心。
  京剧作为民族艺术的精华,浓缩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具有独特的舞台形式,蕴涵着高妙的艺术品位。因而,欣赏京剧不仅需要热情,还需要观众有深厚的审美心理积淀,否则就不可能完全领略“有声必歌、无动不舞”的表演美;不可能真正理解虚实相生、自由灵动的舞台规则;也就不可能深刻地感悟其中的华夏神韵。假如同为华夏子孙的台湾同胞抛弃了或者忘却了这些文化积淀,恐怕也就不会对京剧艺术情有独钟,甚至如痴如醉了。
  正是因为京剧鲜明的民族特点,又使她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传统文化的符号化象征。这也暗合了台湾同胞长期以来的“乡愁情结”和“寻根意识”,是对京剧的亲近,同时也是对自己母体的亲近、文化的认同。
  这次《宰相刘罗锅》在台受到如此欢迎,这既因它本身是京剧所致,也有该剧创作中新尝试、新探索的原因。该剧在北京等地演出,就因它不失京剧的本体,又极具幽默感、现代感而受到各个层面观众的喜爱。台湾的观众反应也如出一辙。
  年届八十的台湾资深剧评家马宗芳先生说:“编导很大胆,了不起!把舞台检场与舞台表演融为一体,唱腔好听,看得出导演在求变。”1949年赴台的原富连成科班学生马元亮,是京剧在台湾的早期传播者之一,他说:“戏真好,将舞台写实与表演上的写意结合得非常好。”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研究所教授王安祈看了戏后说:“这个戏演员整体的上乘表现是台湾观众最满意的地方。陈少云既有生的大气,又有丑的幽默,其他演员的特长也在剧中得以充分发挥。”台湾的青年观众走出剧场后连说:“好看,好听,好玩儿。”
  从各个角度反馈的信息,表达了他们对此剧的认同和赞赏。他们一样支持肯定京剧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适应由时代变化带来的新的审美需求。
  这又一次印证:两岸观众在文化呼吸上是共通的,是一致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