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缸炉烧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3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多味斋

  缸炉烧饼
  梁陆涛
  我家乡平山县的缸炉烧饼,称得上是中国北方面食中的一绝。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老前辈们说起平山,都会说“缸炉烧饼油炸鬼,那可是平山的特产”。现在,那些“老革命”回到平山,都要点名找缸炉烧饼吃。
  缸炉烧饼真正是平山独有的“特”产。我十八岁从戎,弹指二十余年,走南闯北也是见过点世面的。就说烧饼吧,圆的扁的长的短的大的小的也吃过不少。然而,与平山的缸炉烧饼相似的,我没见过;相近的,我也没听说过。信不信由你,原料几乎无异,做出来的味道却大不相同。特别是刚出炉的烧饼,热乎乎的,双手捧了送到嘴里咬一口,嘿,那味道,焦、脆、香、酥,全占了。
  我不知道我的前辈们是如何创造出烧饼的那样一种做法。看起来,平山的缸炉烧饼和其他的烧饼似乎没有两样:略呈长方形的面饼,扁扁的,一面沾了芝麻,一面烙着微黑的糊印。只是一般做烧饼差不多都是上锅烙或在烤箱里烤,而平山的缸炉烧饼却不。平山的缸炉烧饼是在一只大“缸”里面烤,那“缸”圆圆的,一人搂不住,足有一米多高。缸里面是炉子,也是圆形的,中间安了炉箅子,下面是火。缸炉烧饼用面是“死面”,不发酵。和好的面要揉到醒透,筋筋道道,用手揪成拳头般大小适中的面团,再把面团揉擀成规则的五六毫米厚的长方形面皮,沾上点花生油,两端对折,中间叠在一起,翻过来,一个个成行成列地排列整齐,烧饼就做成了。入炉时,先在面饼上洒点水,再抓把芝麻密密麻麻撒上去,将沾了芝麻的一面向火,另一面紧贴炉壁,盖上炉盖,那烧饼就在炉子里一面烤一面烙。平山人不叫烤烧饼或是烙烧饼,而叫“打烧饼”。烧饼“打”上不多一会儿,那热乎乎的香味就从炉膛里冲出来,直往鼻腔里拱,拱得你馋涎欲滴。顾不上烫,伸手进去抓一个出来,“嘎巴”咬一口,整个烧饼的“芝麻皮”便脆生生地爆裂开来,酥酥落下。所以,这种缸炉烧饼需要用双手捧着吃,要不,那香喷喷的“芝麻皮”全洒落掉那就太可惜了。
  缸炉烧饼好吃是好吃,但因为是“死面”,吃起来就很费牙口。记得小时候在家,常见一些小伙子打赌吃烧饼。一般的,两个烧饼还能勉强吃下去,第三个就嚼不动了。谁要是一口气吃进四五个烧饼,那差不多就可以当一回“英雄”。因此,平山人讥讽一些人不知天高地厚时,便会说:你能,你能吃下去五个缸炉烧饼?只这一句话,常把人噎得半晌说不出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