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无污染 少占地 技术新 服务强 汕头构建临海型城市工业体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4
第1版(要闻)
专栏:迈向新世纪

  无污染 少占地 技术新 服务强
  汕头构建临海型城市工业体系
  编辑点评
  汕头经济特区曾有“海滨邹鲁”、“粤东明珠”之称,还是著名的侨乡,有着悠久的商贸历史。世纪之交,汕头在发挥重要商埠作用的同时,开始构建临海型城市工业体系,发展无污染、少占地、应用高新技术和海洋技术的项目,使城市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这种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特色抓起的做法,显示出发展区域经济的某种成熟度,其经验耐人咀嚼。
  本报汕头9月23日电 记者侯伟生报道: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汕头市区泰山路与长江路交界处的联成货场。只见工人们正在为新建的5000多平方米海关业务楼紧张施工,场内的报关行也开始动工建设。市政府的同志高兴地说,作为今年汕头工业集中服务活动的一个成果,联成货场10月份将投入使用,困扰汕头多年的陆运出口货检通关难问题将得到解决。
  汕头特区为实现2008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确定走工业强市之路。汕头市委书记庄礼祥向记者描述:汕头工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临海型城市工业体系,就是既有明显的沿海城市特征,又有以高新技术为牵引的工业体系。
  汕头市濒临南海,发展工业依托先进的海陆空港、信息港,选择无污染、少占地、应用高新技术和海洋技术,附加值高的项目,以求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并形成对周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为了加快建成新的工业体系,今年6至8月,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工业集中服务活动。首先,他们向社会推介了22个符合上述要求的名牌产品,对获全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给予奖励;授予68家规模较大、信誉良好、无违法违规记录的企业以“重点工业企业”牌匾,以此来发挥重点企业的示范作用,推动汕头工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对这批重点企业实行无干扰保护。还组建了第二批4户大型企业集团,使汕头的大型企业集团增至12户;开展了千户企业评价有关部门服务质量的活动。
  建立新的工业体系,党委、政府重视,部门支持,全社会关心,形成了合力扶工的“大合唱”。今年以来,19位市领导分工挂钩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尽心尽力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市委书记庄礼祥、代市长李春洪等多次率领有关部门同志到企业现场办公,协调拍板解决各方面问题20多个;为减轻基层负担,市有关部门对全市性的检查评比表彰活动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原有的86个项目只保留31项,并重新修订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的新措施。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市政府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拨出1000万元,作为工业技改贷款项目贴息资金;同时向银行推介38个重点技改项目获得支持。有关部门今年在选拔优秀人才中,打破常规,把选拔重点放在各类工业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现已物色了一批人选。全市各级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动真格。潮阳市铜盂派出所在执法中干扰企业经营秩序,纪检监察机关对负主要责任的该所所长肖某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的党纪政纪处分。
  全市加大了为工业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谁投资,谁受益,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大财团、大公司的投资;特事特办,为工业发展开设“绿色通道”,对国企和私营企业一视同仁,降低了工业用的电价、水价、地价。
  汕头发展工业的决心和举措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投资。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12家在汕头投资。不少已在汕头的外企,纷纷扩大生产规模。一批原来从事商贸的企业,也利用积累的资金转办工业或加工业。据统计,仅在今年工业集中服务活动中,全市计委部门共审批工业项目65个,总投资额14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3项,总投资5200万美元。市直和各区、县(市)上马的工业项目18个,投资额12.92亿元;竣工投产项目31个,投资额近20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