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与国际接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5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与国际接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本报记者 王政
  “如果不是那封陌生的海外传真,对于欧盟的反倾销指控,我们不但不可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而且对反倾销带来的后果、该不该应诉、如何应诉等都知之甚少。”回想起4个多月前的那一幕,常州海龙电子灯饰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虞海泉至今还心有余悸。
  那是今年5月7日晚10时许,虞海泉接到一封来自比利时的传真,上面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欧盟向中国节能灯企业提出反倾销指控,被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将被处以30%—40%的反倾销税……传真的署名是王磊,一家比利时律师事务所的律师。
  作为一家全额出口、1999年产销节能灯340万只、创汇480万美元的私营企业,高额关税就意味着被逐出欧洲市场,而海龙的主要市场恰恰就在欧洲。虞海泉马上拨通了王磊的电话,对方详细介绍了欧盟提出反倾销指控的来龙去脉,结合国内彩电等行业应对反倾销的经验教训,痛陈利害。虞总当即表示:应诉!
  然而,随后欧盟对我国节能灯企业的抽样调查,却让原本信心十足的海龙,经受了意想不到的打击。“不是要认定是否是市场经济地位吗?我们是地地道道的私营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应该没人去怀疑吧!”让虞总没想到的是,海龙财务制度未与国际接轨,竟成了海龙被判定为非市场经济地位的“罪魁祸首”。
  “欧盟官员指出了三个不相符的地方,一是利润分配不明显;二是企业与家庭收支不分,特别是在投资上,有挪用私人资金的痕迹;三是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后,在财务上没有明显地反映出来。”说到这里,虞总很是痛心,但又不得不心服口服。“看来,与国际接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我们已经聘请了会计师,帮助公司进行财务制度改革。但很显然,这给我们应诉带来了一定困难。”
  “教训还不只这些。”虞海泉告诉记者,去年飞利浦曾在国内大量低价收购节能灯。为夺得大额订单,国内部分企业竞相压价,甚至不惜降低节能灯使用寿命。没想到,这竟成为飞利浦反倾销的借口。“其实,早在四年前,当国内节能灯企业拼命压低价格,挤进欧洲市场的时候,我就有预感——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虞海泉认为,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质量和知名度,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