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6
第4版(要闻)
专栏:辉煌“九五”

  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厦门、深圳、珠海、大连、威海……一座座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祖国的版图上。目前,我国共崛起15座“国家环保模范城”和两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区”,这是各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九五”期间,我国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探索出一条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1996年,我国正式确定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战略。从1997年开始,党中央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法规体系,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人口数量得到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一市”(北京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1997年,淮河流域工业企业水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1998年,太湖流域工业企业水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滇池和巢湖已基本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水质有所好转。“两区”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近80万吨,47个城市二氧化硫浓度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北京市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以来,全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下降1/3,氮氧化物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控制。同时,我国工业污染加剧和资源浪费的趋势得以缓解。1996年以来,全国关闭了污染严重又没有治理价值的“十五小”企业8.4万家,并实现了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浓度与总量控制相结合、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的三个战略性转变。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推行清洁生产,促进了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入显著增加。据统计,1999年全社会用于污染治理的投资为82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首次达到1%。
  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生态建设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九五”期间,我国重点加强了长江中上游、黄河中游等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快了生态防护林、防沙治沙以及草原改良等工程建设。1998年,国家扩大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范围,四川、云南、黑龙江等省区先后宣布停止砍伐天然林。目前,全国已有封山育林面积3019万公顷,18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基本消灭了宜林荒山。全国10%的荒漠和荒漠化土地得到治理,自然保护区达到1146个,总面积881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8.8%。同时,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不断加强,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
  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素质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的10.55‰下降到1998年的9.53‰,首次低于10‰,基本实现了到2000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目标,标志着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的重大历史性飞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