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6
第9版(理论)
专栏:

  努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
  李慎明
  编者的话: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能否掌握思想政治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首先要看党委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其运用能力。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第一把手”,尤其要努力加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李慎明的这篇文章,结合学习这一重要思想的体会,阐述了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必要性、重要性。
  我们正在迈向二十一世纪。面对国际风云的激荡、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面对国内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各项繁重任务,认清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理论素养,从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抓住机遇,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严峻挑战,保证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真正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
  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就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信念,首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这正如列宁所说,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不是任何人头脑里的臆想和杜撰,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教育人们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一定还会遇到这样那样数不清的甚至是更为严峻的困难和风险,还可能经过更多的挫折和反复。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一方面要靠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利的事实和实践教育人们,另一方面就是要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坚信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根本依据,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空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需要在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的过程中确立和增强的。当前,国际国内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未过时。只有“咬定”马克思主义这座“青山”不放松,把自己理想信念的坚实基础扎根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这块沃土上,才可能“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穿透现象的迷雾,始终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矢志不渝地为正确的信仰而奋斗。通过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就会认识到:苏东剧变,决不标志着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仅仅意味着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反而进一步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必须改革,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必须符合本国实际;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虽然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还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能力,但这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在某些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以及它们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固有矛盾,而且决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总趋势。从而更深切地认识到,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一定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有着导向和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正确、坚定了,有助于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助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内容的实现。只有在全党同志和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的事业也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敏锐分辨各种错误思想和政治倾向,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
  进入新的世纪,我国思想政治领域的矛盾和斗争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错综复杂,有时甚至会异常尖锐。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松在思想、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并加紧推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力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但也常伴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趋势,并由此带来社会思想政治领域出现不同要求的复杂局面。比如,有的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否定我们党和人民的奋斗历史;有的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甚至主张用“自由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有的认为只有私有化才能救中国,否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如果对这些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不及时加以批判,就会干扰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
  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具备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才能做到理论上清醒,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当错误的思想倾向“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敏锐地识别并及时地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当各种思想理论思潮纷至沓来时,对那些披着时髦而华丽外衣的涉及大是大非的错误观点,只有透过现象看清其本质,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和批判。对学术问题,一定要坚持“双百”方针;对于思想政治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既不能简单化地处理,批评时也决不可武断从事,而是充分说理,因势利导;但对涉及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则必须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及时处理,始终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听之任之,决不给违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点,以及危害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东西提供传播渠道。
  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由一系列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点组成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一系列大是大非问题上,只有有了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有了正确的政治观点,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同各种错误观点进行积极的斗争,从而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又是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我们所说的理论上的清醒,决不是离开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机械地到处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的词句,而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理论上的清醒。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表面性和机械性,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正确驾驭全局,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坚持锐意创新,决不因循守旧,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防止和纠正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脱节的“两张皮”现象,把工作做到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实际活动中去。
  要毫不动摇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就必须把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摆在学习的首位。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的全部工作都是为了毫不动摇地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但在错综复杂的实践中,我们只有真正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去分析、处理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上清醒,才能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各项工作中,克服事务主义倾向,防止“左”右摇摆,防止自觉不自觉地犯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错误,陷入主观主义、形而上学和片面性的怪圈。比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既要防止不顾时间、地点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僵化地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个别结论,又要防止错误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主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更新。在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具体关系时,既要防止固守已有的僵化的观念,不敢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改革开放,又要防止只埋头经济工作,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完全抛在脑后。在看待形势时,既要防止仅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丧失战胜困难的勇气,又要防止仅看到所取得的成绩和所面临的难得机遇,整天盲目乐观。在思想理论领域,既要防止动辄上纲上线大批判,搞无谓的争论,闹得人人自危,又要防止对事关党和国家、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理论是非不管不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各项工作最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快,日益复杂,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国际国内各项复杂事务甚至是一些所谓的纯经济、纯业务问题时,都必须从大局出发,从政治的高度审慎对待。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决不能完全陷入自己的具体业务、事务当中,忽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只有有了清醒的理论头脑,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才能全面完整准确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解决好诸多复杂矛盾,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反之,如果忽视或轻视理论,那就必然会远离唯物辩证法,进行错误的思维,而“错误的思维贯彻到底,必然走到原出发点的反面”。
  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才能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为少数人还是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所有理论、无产阶级运动与其他所有运动、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所有政党在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区别。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新概括。而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样需要理论上的清醒。比如,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到我们党的根本利益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党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因此,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并勇于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需要深刻认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真正摸实情况,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工作,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可能在任何重大原则问题上、在任何重大的关键时刻,都牢牢站稳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最强大的思想武器。无疑,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绝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是不可否认的铁的事实。有人把我们的干部队伍描绘成一团漆黑,是别有用心。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干部队伍也确有少数人正在或已经成为人们所不齿的败类。这些人之所以站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上去,说到底是从放松学习、放松世界观的改造开始的。事实证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执政党的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的高低,同样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理论上清醒,不仅可以通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可以认清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真正懂得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从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时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的工作。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执政的资格、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要切实纠正“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现象,克服“学好不如干好”的轻视学习的思想,力戒不求甚解、浅尝辄止,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作则搞好自身的学习,并努力把勤奋好学的风气推广到全党全社会,进而用科学理论回答现实提出的、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民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