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无悔的青春无悔的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6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无悔的青春无悔的爱
  本报记者 罗昌爱
  吴自保,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这位看起来比自己实际年龄更要老成的中年男子,在国庆节前夕谈起自己刚刚走向军营的儿子,充满了宽慰和自豪。他讲述了一段动人的故事。妻子周智莲流淌着幸福的泪水坐在一边,深情地看着丈夫。
  刚刚被送进军营的年轻军人叫莫卫国。1976年秋天,他的母亲周智莲与广西边防某部副指导员莫尤结婚。1979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在一次护送弹药途中,莫尤毅然抱起一触即发的30多斤重的炸药包,从车上飞身而下,冲向路边,轰隆一声巨响,炸药包在他的怀里炸响,满载弹药的车队保住了,莫尤消失得无影无踪!身后留下了身怀六甲、23岁的妻子和牙牙学语的女儿莫雄君……
  战斗结束后,中央军委命名莫尤为“舍身救战友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并授一级英雄奖章。莫尤的事迹牵动了一位战友的心。他,便是吴自保。
  1978年,19岁的吴自保应征入伍,新兵训练期间,他认识了莫尤。奔赴前线后,莫尤给他写了一封信,托付他:“万一我有什么不幸,请你关照一下我的妻子和孩子。”
  回到后方,吴自保开始寻找烈士遗孀,之后便一封又一封地给周智莲写信,却始终没有回音。
  转眼到了1980年8月,也就是吴自保发出第39封信后,周智莲给他回了一封信。从此鸿雁传书,彼此以“姐”“弟”相称,在通信中谈工作、也谈自己的生活……
  1982年12月,广西召开拥军优属模范表彰大会,作为英雄妻子的周智莲格外引人注目。吴自保闻讯赶到代表驻地看望了周智莲。一位知情者悄悄地告诉他:莫尤牺牲后,周智莲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莫卫国”。她以柔弱的双肩,默默承担着抚养两个孩子和两位卧床不起老人的家庭重担。
  吴自保的心灵受到深深震撼。在给周智莲写的第116封信中,终于大胆地向比他大6岁的周智莲表白了真诚的爱意。
  周智莲婉言拒绝,理由是自己年纪大,家庭负担重,她实在不忍心给他肩上搁上一副沉甸甸的生活重担。
  吴自保的家人也坚决不同意这门亲事。理由是,娶一个年长6岁的寡妇作妻子,吴家没有先例。然而,不管周智莲如何拒绝,也不管家人怎样反对,吴自保对自己的选择始终不悔。经历了5年通信之后,周智莲心中的坚冰融化了。
  1984年8月1日,吴自保与周智莲选在这个军人的节日结为连理。结婚以后,周智莲住在防城。为减轻她的负担,吴自保将4岁的卫国接到南宁,他又当爹又当妈,悉心照料孩子。
  1993年至1999年,吴自保一家生活最为艰难。这期间,两个孩子分别上了初中、高中,花费越来越大,周智莲却因企业减员下岗。吴自保的工资和周智莲得到的烈士抚恤金加在一起每月不过千元,然而吴自保的心中永远充满了爱。转业后的16年中,他坚持不添一件新衣服,烟也戒了。他自己少吃少穿,但对战友、英雄的两个孩子的抚养教育却从未含糊。为了多挣些钱供孩子读书和家庭生活,他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或给他人守仓库,或到需要零工的工地上拉砖头、扛水泥、挑沙子……下了岗的周智莲也起早贪黑走街串巷给厂家推销水泥、打“钟点工”……
  吴自保家离学校有四五里远,为了让孩子骑车上学,吴自保在假日里到20多公里外的郊区给人挖鱼塘,辛苦挣回了300多元钱,两个孩子由此各自有了自行车。
  去年8月,吴自保实在为15800元的购房费犯难了。有人说:“莫尤是英雄,打个报告,解决一套住房肯定不成问题。”吴自保不同意。他与周智莲请亲友帮助,终于把房子买了下来。
  除了民政规定的补助外,吴自保一家从未向组织上提出过任何特殊的要求!他用特殊的爱支撑着这个特殊的家。去年,他和周智莲又把莫尤的遗孤,如今已经长大了的莫卫国,送进了人民军队,继承英雄父亲未竟的事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