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秀华山馆”土家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6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人生舞台

  “秀华山馆”土家情
  本报记者 赵兴林
  去湖南张家界之前,有朋友建言:“到了张家界一定要看秀华山馆,这是我国第一家土家族家庭博物馆。”到了张家界,在餐桌上常听人谈论秀华山馆,自然引起我们前去参观的兴趣。吃过晚饭已是7点钟,顾不得长途坐车的劳累,便急匆匆直奔秀华山馆。
  秀华山馆共3层,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黑瓦白墙,古色古香,典型的土家族建筑风格。居室古朴典雅,楼中间的园林意境深远,其藏品多以明清时期的土家图画、古代木雕为主,配以琳琅满目的土家服饰、民间绣品等。一楼展厅的根雕、木屋、花轿等,上百件展品让人目不暇接。正如那幅赫然入目的对联所说的:“道树千年秀,楚天万物华”。
  进入二楼展厅,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雕刻要数“土家滴水床”了。整张床的浮雕、圆雕、镂空雕工艺精美,图案有渔樵耕读、花鸟鱼虫。每幅雕刻寓意深刻,比如左侧的“龙”,寓意龙腾虎跃。“蝙蝠”寓意幸福,“鱼”寓意年年有余。右侧雕刻的苏武牧羊、昭君出塞、杨家将图案,表达对历史上有贡献人物的钦佩与怀念。问起“滴水床”名字的由来,导游回答有二:一是其造型酷似方便排水的屋檐;二是此床多为姑娘的陪嫁物,且土家姑娘出嫁时有“哭嫁”的习惯,姑娘流的眼泪越多,表示怀念娘亲之情越切,“滴水床”由此得名。
  天色渐晚,我们见到了馆主陈楚华。身着土家服装的陈楚华,中等身材显得挺结实。谈及自己的收藏经历和建立家庭博物馆,他用“20年的辛酸说不完”作概括。湘西张家界70%的居民是土家族,因大山的隔绝和贫困,有的人把祖宗留下来的精美木雕当柴烧,有的把明清时代的烧瓷器皿作喂养家畜的食具。土生土长、曾在当地剧团做美工且爱好制作盆景、根雕的陈楚华觉得实在可惜,抢救土家文化遗产就成了他的事业。
  20年来,为了收藏民间的土家族艺术品,张家界崇山峻岭间留下了陈楚华跋涉的身影。每收藏一件工艺品的费用支出,对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陈楚华来说,要靠全家节衣缩食来垫补。一次,陈楚华在一个偏远山寨看到一张雕刻精美的滴水床,主人要价160元,当时需要他一家省吃俭用半年才能攒够数。等到钱够了,床价又涨到450元。那3年,他们夫妻俩不知跑了多少次,最后终以600元买下。土家人有语言无文字,秀华山馆珍藏的件件文物无声地将土家文化复原。陈楚华夫妇千方百计把散落在民间的近万件艺术品收藏到手,对收藏的每一件工艺品进行修复、整理。陈楚华对藏品坚持做到只进不出,哪怕客商开出“天价”,也休想从他们手中买走一件。
山馆鸟瞰(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