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万水千山总关情——海峡两岸记者同访西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6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万水千山总关情
  ——海峡两岸记者同访西藏
  本报记者 吴亚明
  有道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西藏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9月8日至9月1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海峡两岸的近30位记者共同采访了拉萨和日喀则的寺院、学校、企业、农户、博物馆、档案馆等。其间,两岸新闻同行不仅充分领略了西藏雄奇的山水、瑰丽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对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更是有了切身的感受。
  吉祥地
  秋意渐浓的西藏,天蓝云白,五色经幡在明丽的阳光下随风翻飞,透着吉祥与宁静。一首藏族民歌唱道:“东方雪山顶上,彩云纷纷扬扬,那是大神小神,正在天上行走!”对于台湾、东部沿海和北京的记者们来说,在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采访,也几近“在天上行走”。在许多藏族同胞的眼里,神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万物有灵的观念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也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种神秘而又独特的文化氛围。而同行们则被这种浓厚的宗教气息所感染。在拉萨,两岸记者参观访问了大昭寺、色拉寺和布达拉宫;在日喀则,两岸记者参观访问了扎什伦布寺。到处可以看见磕长头、转经,虔诚礼佛的人们,他们或许放牧在草原,或许耕耘在河谷,但现在无不驰骋在神话和梦想中。
  两岸记者走访了拉萨近郊乃穷寺附近的一个普通农户,主人家布置考究的偌大的经堂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女主人说,过去,家庭宗教活动对她来讲只是一种奢望。现在,她不光有了轩敞的住房,而且有了经堂。她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佛龛供奉圣水和当天的第一碗酥油茶,点上佛灯。“在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我们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决不容许宗教干预政治、行政、司法、教育等。”在接受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谈到宗教问题时,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如是说。
  的确,两岸同行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在西藏,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新气象
  西藏的今天,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援助。到日喀则的那天晚上,海峡两岸记者不期目睹了满载着救灾物资的46辆卡车在藏族同胞的载歌载舞中驶进地委、行署大院。这些救灾物资凝聚了各族人民的同胞深情。许多记者自发站在普通群众中,参加了接受救灾物资的仪式。一位台湾记者动容地说,这让她想起了去年的台湾大地震。相形之下,受灾的藏族同胞是幸运的。百闻不如一见,通过深入走访,大家亲身感受到,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徐明阳的话的确表达了历史和现实的真实。那就是:“今天的新西藏是在政教合一封建农奴制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纵观西藏和平解放近50年的历程,是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1926年,12世达赖进口了几部小汽车,在印度拆为零部件,驮到拉萨再组装起来,这几部小汽车只能行驶在罗布林卡与布达拉宫之间。驻藏大臣张荫堂曾经整顿藏事希望维新引进现代产业。13世达赖推行新政时,也曾试行种茶、开矿、筹办电厂。但是,这一切都在腐朽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中化为泡影。如今,无论在拉萨、日喀则,还是西藏的其他城镇,柏油路坦荡如砥,各种车辆往来穿梭。人们悠闲地逛着市场,那里货物琳琅满目。市场经济的观念与藏传佛教一样为广大藏族同胞所接受。旧西藏,没有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民主改革前只有几所旧式官办学校和少量家塾或私塾馆所,广大农奴食不果腹,更没有就学机会。如今,西藏的各级各类学校达到3869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3%多。在西藏大学,在拉萨师范学校,在西藏的其他地方,学生们普遍地学习藏语文。当然,藏族群众在各种场合使用他们的语言,在机关也可以用藏语文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此鲜明的对比,尤其使第一次赴藏的台湾同行感受深刻。
  未了情
  采访团的成员,几乎都是第一次到西藏,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工作上相互砥砺,生活上相互照应。也许是舟车劳顿,也许是工作太辛苦,有几位台湾同行身体不适,出现了较重的高原反应。每当这个时候,祖国大陆的朋友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安排车辆、人手急送医院诊治。看到电视台的摄像记者不堪器材重负,文字记者和工作人员又主动为他们分担。西藏自治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新闻办公室的同志为此也付出了许多辛劳,他们除了尽量为采访团提供各种便利,为采访团担当翻译,还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大家虽然初次来到西藏,却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中秋之夜,藏族歌舞、月饼、时令鲜果,让大家忘记了身在异乡为异客。谈到这一次的西藏之旅,两岸的同行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台湾中华电视的张小姐说:“以前只是在教科书上和媒体中对西藏有零星的了解,没想到今天能身临其境,作这样深入的了解。”同样是这位张小姐,在日喀则度过了她的生日。那天在山东大厦的餐厅里,当一个凝聚了祖国大陆朋友真诚祝福的大蛋糕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激动的心情化为不断重复的两个字:“谢谢!”
  相聚是短暂的,一周多的时间如流水过,但是朝夕相处留下的手足深情却长留心间。在国台办和中国记协举办的欢送晚宴上,两岸新闻同行互道珍重,相约来年再续未了情。(附图片)
  海峡两岸记者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念。吴亚明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