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同在一轮明月下——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追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6
第12版(港澳台侨)
专栏:

  同在一轮明月下
  ——第三届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追记
  本报记者 王尧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张九龄的这一名句,仿佛就是为2000年9月12日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而写。海风徐徐,月色溶溶,大连百年城雕广场,160名台湾青年和大连市近千名青年放声高歌,翩翩起舞,畅叙亲情,共庆佳节。两年一度的联欢活动在《海上生明月》的晚会中达到高潮。
  海峡两岸青年中秋联欢活动从1996年开始,两年一次,今年已是三届。前两届中秋联欢活动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杭州举行,在两岸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这次在北京和大连举行的交流活动,更是别具一格。
  9月9日,台湾青年访问团一行160人在团长李钟桂女士率领下抵达北京。在京的短短3天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及颐和园、天坛、长城、十三陵、卢沟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等地,亲身感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9月12日,台湾青年访问团结束了在北京的参观游览活动,匆匆赶赴大连。这里数百名身着整齐校服的少年儿童组成的鼓号队和鲜花队代表着大连人民的盛情。车队驶向市区,赞叹声此起彼伏,大连洁净的空气、美丽的海滨、别致的建筑令台胞们亲身感受到了这座北方海滨城市的风情新貌。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连理工大学则让他们领略了改革开放20年来大连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华青年交流协会秘书长黄荣护感慨地说:“亲眼看一看比说什么都管用。”
  美丽的地方令人流连忘返,浓浓的亲情使人难舍难分。为了此次中秋联欢活动,大连市斥巨资在海滨的百年城雕广场搭建了舞台,用代市长李永金的话说:“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能够进一步加深感情,使大家喜欢大连这个城市、再来这个城市。”李钟桂女士则充满激情地说:“大连人真是一见如故、一点就通、一拍即合、一往情深。”确实,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背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使台胞深深体会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中秋联欢晚会结束后,好客的主人又在大连电视塔观景台为台湾同胞们举办了赏月酒会,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两地青年或歌或舞,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一刻。时近子夜,月儿正圆,一个大蛋糕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大家面前,主持人宣布:“今天有4位台湾同胞过生日,大家一起唱一曲生日快乐歌向他们表示祝贺!”毫无思想准备的4位台胞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场地中央切蛋糕。寿星之一的宋炳木激动地说:“此情此景,我永生难忘。”屏东商业技术学院讲师曾诠宸虽是第一次到祖国大陆,但此前他对祖国大陆已有相当多的了解,这次实地考察更给这位留美博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还把团内几个台大的学生介绍给我们相互交流。团圆叙亲情,交流促发展。相聚匆匆,收获颇丰。李钟桂女士说:“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最重要的是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总在离别时刻,才知时光短暂;纵有万语千言,难诉心中留念。9月14日,台湾青年访问团踏上归途,大家相约明年元宵节再见。
  海峡两岸青年们在联欢晚会上。张军军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