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亚洲金融市场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7
第7版(国际)
专栏:专论

  亚洲金融市场透视
汤敏
  近两年来,亚洲经济迅速地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然而在最近的几个月中,亚洲部分金融市场又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不少人担心亚洲金融危机可能会卷土重来。
  东南亚金融市场形势又趋严峻今年年初以来,在’97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大的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又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波动,迄今为止还没有明显的改观。
  从汇率市场来看,充当’97亚洲金融危机带头羊的泰国汇率在年初率先下跌,对美元的兑换率从年初的1:37.4跌到目前的1:41。菲律宾的比索也在半年内下滑了10%以上,从年初的40.5比索兑1美元跌到了现在的将近46比索兑1美元。与此同时,印尼盾也在7月中旬跌到了1998年以来的新低点。受此影响,连经济恢复较强劲的新加坡,其货币兑换率也跌至1998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
  从股市来看,与年初相比,东南亚三国的股市指数都下跌了30%以上。印尼股市下跌了30%、泰国为36%、菲律宾为30%。连过去两年中表现优异的韩国股市也下滑了将近30%。令人担心的是这次东南亚汇市与股市动荡再次显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倾向。亚洲经济不大可能重蹈’97危机覆辙尽管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市场正面临着一些困难,然而亚洲经济在短期内再现重大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这一判断基于如下几条理由:其一,成为金融危机导火索的几大因素,如外汇储备过低,短期外债过高等等因素在各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以菲律宾为例,现在该国的外汇储备为1997年7月时的两倍左右,达到了140多亿美元。印尼的外汇储备也将近危机时的两倍。与此同时,各国的短期债务也大大减少。即使是外汇储备较少的印尼,其外汇储备也远大于它的短期外债。
  其二,国际游资再次冲击亚洲金融市场的可能性不大。这首先是大部分游资已经撤离了该地区。当前剩下的主要是一些长期投资,它们一般不会轻易撤离。另外,经过了危机后,各国对国际游资都加强了监管,实行了许多防止游资冲击的措施,因此,国际游资再次大规模兴风作浪已经困难多了。
  其三,从宏观经济方面来看,这三国今年上半年在出口方面表现不差,经常账目项下均出现了赢余。
  其四,接受了惨痛教训的东南亚各国都提高了对再次发生经济危机的警惕性。受东盟各国的委托,亚洲开发银行建立了一套对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风险监测系统,不断地分析各种经济指标并及时地提出各种政策建议。今年5月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等13个国家与地区原则上同意了成立一个反危机的联合机制。当危机再次出现时,各国中央银行要互相支持。这一机制如能真正运作起来,应该能够大大加强亚洲地区各国的抗风险能力。东南亚经济的确还存在着严重问题金融改革是金融危机后亚洲各国改革一揽子计划中的核心部分。尽管各国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显著。在印尼和泰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接近40%。在韩国和马来西亚,国有的资产管理公司也仅收购了银行不良资产的40%—50%左右,一半以上的不良资产还留在银行内。对公司债务的处理则更为缓慢。两年过去了,马来西亚和泰国仅有35%—50%的公司债务纠纷得到了部分解决。印度尼西亚对公司债务的处理更是刚刚起步。
  另外,全面的结构性改革也不尽如人意。在危机中各国都通过了一系列整顿企业与市场的政策法令,但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最后,东南亚各国财政赤字迅速扩张,政局中存在不稳定因素,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经济改革蒙上一层阴影。因此,东南亚国家短期内重蹈’97危机的可能不大,但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变化值得注意。
  (作者为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