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我心安处即故乡”——浙江安置三峡移民见闻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8
第10版(社会调查)
专栏:记者调查

  “我心安处即故乡”
  ——浙江安置三峡移民见闻录
  新华社记者 崔砺金 通讯员 金加宝
  一切进行得颇为顺利。截至8月底,首批外迁至浙江长兴县的210位三峡移民已全部搬入自己的新家。离开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园,三峡移民的心情异常复杂。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也有不少担忧。他们担心到安置地后,移民政策会不会“打折”?能不能适应当地的社会生活?日子会不会越来越好?是当地人民的热情,使移民的担心迅速消解。生于四川、一生飘泊在外的宋代大文豪苏轼曾有“我心安处即故乡”的慨叹。这些天来,走出重庆大山里的移民也已经真切地体会到:“除却巫山还有云。”
  给移民一个崭新的家园
  田里的晚稻飘来阵阵清香,晚霞映衬下公路旁边两幢崭新小洋楼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打听,这是三峡移民李忠相四兄弟在小浦镇画溪村的新居。记者进得门来,发现卫生间里安装了漂亮的浴缸和抽水马桶。
  “以前老家有这些东西吗?”记者问。
  李忠相老实地笑笑说:“没有。”
  李忠相说,他们四兄弟已经领到政府发的补贴,下一步打算干点小生意。正说着话,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和上三年级的儿子捧着新书高高兴兴回家来,姐弟俩的学杂费全免了。院子里60多岁的老母亲正在剥邻居们送来的毛豆。
  在移民李忠安的新家里,施工人员正在贴外墙面砖。镇里为他家购置了大米和油盐酱醋,以及电风扇、床被和煤气灶等。他的妻子说,过去老家是青瓦土墙,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住这么好的房子。
  移民到来正好赶上第二轮土地承包签约结束。长兴县常务副县长朱声庚介绍说,为了保证移民能够“耕者有其田”,县里在耕地相当紧张的情况下,采取有偿调剂的办法,挨家挨户做工作,尽最大可能将村里最好的土地划拨出来留给移民。现在,移民每人分到了1亩耕地。洪桥镇俞家荡村的一块宅基地被人相中,报出了2.9万元的高价。村委会以大局为重,把它无偿留给了移民。小浦镇高地村三户移民因为宅基地不理想,接连调换了三个地方。现在,移民大都住上了人均25平方米以上的“小康”标准楼房。
  让移民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近来,夹浦镇吴城村党支部书记孔有明在料理村里的事务之外,还多了一份工作:每天清晨陪着移民金泽武杀猪卖肉。孔有明说:“老金初来乍到,听不懂长兴县方言。”
  就是这位金泽武,来到长兴县后嚷着要回老家,村里、镇里干部轮番做工作,后来就连县长杨献国也亲自来挽留,说今后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找他。老金感动了,说没有想到政府会这么重视。他下决心重操以前的屠宰生意。老金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有村领导引路,事情好办多了。在这里杀一头猪有百把块钱收入,比老家好赚钱。”
  新学期开学了。走在江南的田埂上,重庆小姑娘王玉华怯生生地拽紧哥哥的衣角。“哥,新学校好不好哦?”“老师讲话我能听懂不?”“同学认不得咋个办?”当她在水口中学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下后,老师用亲切的普通话向大家介绍这位来自三峡的新同学,同学们友好地鼓起掌来。课余,同学们将王玉华围住,你一言我一语:“你们暑假里有什么好玩的?”“你们那里跟这儿有什么不同?”“我来帮你把课程补上……”渐渐地,王玉华的陌生感消失了。放学的时候,记者发现,王玉华身边已经有好几位同学和她结伴回家去。
  为了使移民“人”来了,“心”也安定,长兴县政府千方百计帮助移民尽快熟悉县情、融入当地社会。一本介绍当地县情、名优特产的书《可爱的长兴》,成为长兴县政府送给每户移民的特殊“见面礼”。当地老百姓也将移民视作亲人,主动向移民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村规民约等。张文保、张文成两兄弟落户在夹浦镇太平桥村。这个村的青虾养殖大户许炳云特意把张家兄弟俩请到自己的家里,请他们品尝大青虾的滋味,还带着他们参观养殖基地,商谈致富门道。
  走共同致富之路
  只有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移民感受到自己是村里的主人。
  三峡移民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比较起来,在生活水平、精神状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落差”。长兴县县委书记吴水霖表示,县里将尽可能为移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能逐步致富,让移民“来得放心,住得安心,生活顺心”。
  为此,县里对入迁移民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移民免征耕地占用税、开垦税、征地管理费等税费;3年内免缴农业税等;在子女就学、外出就业、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优越条件;县里还安排每户移民中至少有一人进厂做工等。为教会移民种水稻、养对虾,适应江南水乡生产方式,长兴县农业、水产、畜牧等部门将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指导。各镇村干部还以“一帮一”的形式挂钩一户移民,定期访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移民胡明状这些天有空就到他隔壁的徐家串门。徐家是开织机的,一年能赚不少钱。好客的主人手把手地教胡明状开织机,老胡一下子动了心。遇上记者时,老胡做了决定:“就这里,房子这边有一块空地,正好可以用来盖织机房,我一个女儿一个儿媳妇就让她们开织机。”老胡指指屋后,“这里盖个猪圈养几头猪,再加上那块田地……”老胡满脸的笑容,充满了希望。
  记者在采访的日子里,处处看到的是移民的张张笑脸。移民们充满信心地说:“浙江人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生产条件,只要我们勤劳作、勤动脑,不愁生活不变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