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优势互补 形式多样 稳定发展——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9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优势互补 形式多样 稳定发展
  ——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亚洲司副司长 吕淑云
  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在双方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经贸合作经历了由小变大、从浅到深的深化过程,在各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两国对外关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日本连续7年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中国则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重要的出口市场之一。目前中日经贸关系已逐步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领域、优势互补、形式多样、稳定发展的合作框架,并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日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贸易发展迅速,不断攀越发展的新台阶。1979年中国对日贸易总额为69.09亿美元,1981年突破100亿美元后一路攀升,到1999年已超过600亿美元。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趋势看,全年将可能达到700亿美元,创下新的历史最高纪录。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得益于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1979年我对日出口原油产品占总体的40%左右,粮油食品、纺织品分别占18%左右,而机电产品则不足0.5%。如今原料性产品已失去昔日的光彩,取而代之的是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纺织服装,分别占出口的31.5%和20.6%。
  随着中日贸易的扩大,我对日贸易主体日趋多元化,贸易方式更加多样化。在贸易经营主体上由国营外贸公司的“一枝独秀”发展到国营企业(外贸公司、生产企业、科研机构)、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万马奔腾”。目前三资企业在我对日贸易中已占据半壁江山,使中日贸易呈现出“投资拉动贸易”的鲜明特点。中日贸易方式由单纯的一般贸易方式“一统天下”发展到现在的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转口贸易等多种方式“百花齐放”的局面,我对日出口中,一般贸易占41%,加工贸易则占58%。
  中日贸易的快速发展,使日本自1993年后连续7年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目前中日贸易额占我对外贸易总额的18.3%。在我对外出口中,日本为我精密仪器、煤炭、石油、无机化学品、肉类、水产品、蔬菜、谷物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在我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日本对华投资不断发展80年代,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发展缓慢,1979—1990年对华投资协议金额仅为32.9亿美元,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1992、1993年开始日本对华投资大幅增长,1995年形成高峰,达75.8亿美元。实际投入的高峰出现在1997年,为43.3亿美元。由于日本经济持续不景气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从1996年开始日本对华投资出现下滑,1999年协议金额为24.89亿美元,实际投入金额30亿美元,形成低点。但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出现明显恢复迹象,1—7月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804个,同比增长28.85%;合同外资金额18.94亿美元,增长45.5%,这种趋势如能保持,2000年将成为止跌回升的起点。
  截至今年7月底,我累计吸引日资19542个项目,合同金额370.26亿美元,实际使用265.8亿美元,按实际投入金额排序,日本对华投资在国别(地区)中位于香港和美国之后居第三位。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是:资金到位快。
  到位率高达71.6%,高于平均水平。平均项目金额不断增长,1984年为144万美元,而1999年为256万美元,显示出日本对华投资大项目在增加。日本对华投资领域大幅拓宽,已由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向电子、机械、汽车、建材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扩展。投资目的发生重大转变。由以出口加工为目的开始转向中国国内市场销售;同时由扩大数量转向重视企业经营质量,由拓展新项目投资向关注已有企业运营转变。
  日本对华投资的发展,为我国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推动双边贸易结构的优化和规模的扩大创造了条件。
  中日其他经济合作稳步前进
  1979年至今,我国已利用四批日元贷款,累计协议金额达24535.37亿日元,项目128个,用于我国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和骨干项目的建设,分布在交通、能源等制约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领域。
  从1981年至今,我国还接收日本无偿援助项目98个,约1120.63亿日元,涉及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日本居外国向我提供无偿援助的第一位,约占我国接收外国无偿援助总数的25%左右。
  日元贷款和无偿援助不仅支援了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对此我们一直给予积极评价。
  新世纪中日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中日经贸关系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受到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我对日出口商品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增加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出口;双边贸易有待进一步发展;日本对华投资虽然出现回升势头,但实际投入金额的回升尚需时日。这些都需要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以谋求双边合作由量的积累向质的提高转变。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21年,中日经贸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日经贸合作的健康快速发展既有其客观必然性,也包含了双方经贸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展望21世纪,中日经贸合作在业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一衣带水的特殊地缘关系、相近的文化背景、悠久的历史交往和人员密切往来为双边经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日两国经济上互补性强,双方经贸合作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巨大潜力。日本官民各界对发展双边经贸交流非常重视,日本国贸促各团体、日中经济协会、日中投资促进机构、日中经济贸易协调委员会等民间机构在促进双边合作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中日两国政治关系良好,特别是1998年江主席访日和1999年小渊首相访华等两国首脑的高层互访,为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证。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特别是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的启动,以及日本经济止跌回升,将为中日经贸合作带来更多的机遇。
  日本近年各种对未来投资市场的调查均显示,日本企业将中国视为今后3—10年对外投资的首选市场。中国加入WTO将会带来投资领域全方位的、可预见性的开放,西部大开发更将为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机遇。中日资金合作的领域将向环保、产业技术、服务贸易拓展。合作的地域将由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些将带来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新一轮快速增长,从而使中日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双边经贸合作全面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一步为双边合作拓展了空间。从扩大贸易规模,加强国际合作的角度考虑,双方可以研究利用中国的资源、劳动力优势和日本先进的技术和销售经验共同开拓第三国市场的可能性,进而向区域合作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