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意大利风琴上长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9-29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意大利风琴上长城
  本报记者 史克栋 张磊
  提起风琴,人们自然会想到通常熟悉的手风琴、脚踏式风琴,可意大利艺术家路易齐·贝拉迪这次带到长城上的风琴与这些传统的乐器完全不同,它们是由自然风吹奏的风琴,可谓真正意义上的风琴。
  日前,记者应邀参加了意大利艺术家贝拉迪“百个风琴与长城”艺术活动的开幕式。这次活动选择在象征着中华民族文明的万里长城的龙头,秦皇岛角山段。来到角山长城入口处,远远望去,只见蜿蜒起伏于高山峻岭的长城上,整齐地竖立了一排别致的白色木竿(见右下图)。原来这些木竿都是大竹竿,由两根麻绳绑缚在长城的城垛上,在竿子的上端悬挂着一个金字塔形的小木盒(共鸣箱)。沿着城垛前行,只听见耳边飘来自然风拨弄琴弦时发出不同旋律的嗡鸣声。贴近竹竿时,声音更为真切。风力的变化使旋律时紧时缓,地势的起伏使声音时高时低。那声响时而像万马奔腾,时而像潺潺流水。
  贝拉迪年近半百,1951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亚得里亚海边的腊文纳城。70年代投身于艺术。80年代在尝试了绘画和雕塑之后,步入了为大自然创造和谐的工作上来。20年来,一直探索利用风能为大自然配乐的工作。他的足迹已经走遍了意大利的山山水水。贝拉迪告诉我们,他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圆了他多年的一个梦。这次选择了角山长城主要是因为这里是长城的龙头,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贝拉迪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所用材料大部分是就地取材。100根竹竿全部来自中国的湖南省,每根长约6米,直径10—15厘米。竹竿依城垛而立,间隔约6米,随着坡度陡势加大,竹竿距离逐渐缩小。他只是从意大利带来了100个共鸣箱,这种三角形的共鸣箱是用橡木、松木和杉木三种木板粘合而成的。这些材料十分灵敏,它们可以根据来自不同方向的风演奏出丰富多彩的乐曲来。
  我们一边拾级而上,奔向第一个烽火台,一边欣赏这独特的音乐,风琴持续不断地发出时高时低的嗡鸣声,我们以为这是随着风力的大小而变得时强时弱。贝拉迪告诉我们,风琴的声音与风力的大小有关,但不是成正比的,而是正好相反:风力大时,便有自然的风声,因此不需要再有任何的配音,相反风力小时却需要配上柔和音乐,这就是他的共鸣箱的作用。站在雄伟的长城上向四周望去,山峦起伏,四处一片郁郁葱葱,长城的瑰丽与耳边的旋律使视觉与听觉的享受融为了一体。
  据介绍,贝拉迪为能更好地向中国人民展示他的艺术品,提前半个月就来到角山长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做准备工作。在几位中国艺术家和当地政府、居民的帮助下,不损坏长城的一砖一石,成功地完成了他的艺术创作,贝拉迪成为第一个将个人的装置安放在长城上的外国人。短短的两个星期给贝拉迪等艺术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形体语言相互交流,特别是角山小村庄的两位当地手工艺人和村民,在风琴的安装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村庄里的孩子们也常常围着看热闹,并为他们“出谋划策”,还用剩下的材料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几位艺术家非常欣赏孩子们的“杰作”。
  最后,贝拉迪告诉记者,在整个艺术制作过程中,他领略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希望自己“微不足道”的作品能够更好地显现长城的魅力。他表示,在长城上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拓了他在艺术领域里的思路,现在他已经开始尝试在贝壳里装共鸣箱,在沙漠里搞试验。
  意大利艺术家贝拉迪将自己设计的风琴安置在长城上.。
  罗永进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