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巴黎会谈未解危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6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黎会谈未解危机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经过紧张的交叉会晤和外交斡旋之后,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参与下,一起坐到了巴黎会谈的圆桌旁,就达成一项旨在结束暴力冲突的协议进行谈判。但由于巴方认为协议明显偏袒以色列而拒绝签字,致使刚刚达成的谅解旋即出现变数。
  会谈主要围绕阿拉法特提出的三项要求进行,即以色列军队停止射杀巴勒斯坦人;以军撤出巴自治城市及耶路撒冷圣殿山周围地区;成立一个由巴、以、美和欧盟组成的国际调查委员会,对屠杀巴平民事件进行调查。据说,这些要求均遭到巴拉克的断然拒绝。
  在美方的撮合下,通过马拉松式的讨论和妥协,最后达成的协议包括三方面内容:禁止巴勒斯坦示威者前往耶路撒冷圣殿山和巴自治城市拉马拉等敏感地点;以色列应遵守巴以双方业已达成的协议,以军部分撤离巴勒斯坦人居住区,由巴、以安全事务负责人和美国代表一起对巴以冲突局势进行评估。
  由于巴方的三项合理要求没有得到尊重,并被指责为对暴力冲突负有责任,阿拉法特表示“我忍受不了这种屈辱!”当他起身要离开谈判桌时,奥尔布赖特向美国保安人员嚷道:“给我关上门!”巴以巴黎协议终未达成,因为未能让阿拉法特在协议上签字。人们认为,从7月份的戴维营会谈流产,到今天巴以演变成大规模暴力冲突,可以说与美国的纵容和偏袒不无关系。美国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地对待各方,即便达成某些协议,中东和平进程恐怕也难以取得突破。
  自9月28日以色列反对党利库德集团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东耶路撒冷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以来,巴勒斯坦抗议群众与以色列军队爆发了大规模流血冲突。以色列军队动用了飞机、坦克和导弹等杀伤性武器,对巴勒斯坦示威群众大打出手。到目前为止,冲突已造成72人死亡,1800多人受伤,其中大多数为巴勒斯坦人。据说,这是自1996年以来巴以之间发生的一场最严重的暴力冲突。近两天,局势虽有所缓和,但冲突仍一触即发。此间舆论希望今天正在开罗举行的三方会谈能够产生积极作用,以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
  (本报巴黎10月5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