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回应人民的心声——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7
第2版(要闻)
专栏:

  回应人民的心声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述评
  本报记者刘玉琴 刘琼
  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如黄钟大吕般的主旋律汇成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的雄浑交响。70余台精彩纷呈的剧节目为江苏人民和国内外嘉宾奉上一道道丰盛的艺术大餐,唱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颂歌。
  话剧《虎踞钟山》气势宏大,以大开大阖的手法,艺术地表现了我军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走精兵之路的主题,塑造了一代建国元勋的感人形象。话剧《洗礼》热情讴歌了当代军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舞剧《虎门魂》、《星海·黄河》,话剧《世纪彩虹》、《工人世家》,龙江剧《染红玉》等则从不同的艺术视角,凸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爱国热流令人感奋。这些高质量的演出剧目赢得了观众的由衷称赞,剧场里一次次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说明体现时代本质、回应人民心声的优秀艺术作品在今天更加有着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
  贴近时代,关注现实,描写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在朴实平凡中再现崇高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作品,在演出剧目中放射出异彩,成为艺术节的耀眼亮点。中国当代改革伟大而深刻,波及每一位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文艺作品选择最能展示时代内涵,最具人生价值的现实题材,去编织吟唱改革开放年代情关百姓的动人故事,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眉户戏《迟开的玫瑰》声情并茂,清新别致,讲述了一个年仅19岁的女孩在家庭遭遇不幸时,毅然放弃个人学业,为社会、为家庭分忧的平凡人的平常故事。作品开掘出主人公身上所蕴含的平凡中的光辉,揭示了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强大张力。花鼓戏《闹龙舟》透过当代农民自身艰难变革的足迹,反映了新一代农民的精神追求和他们的新生活。话剧《秦淮人家》写出了生活在南京秦淮河畔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市民的坎坷命运,《古井巷》则塑造了一个小巷民警在平凡工作中为他人作奉献的感人形象。这些作品映照出文艺工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伟大的时代为他们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和动力。
  艺术节已上演和将要上演的剧目大多是获得文华奖等各种奖项的优秀剧目,追求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成为共同特色。
  一台台高质量、多色彩的参演剧目,使人们受到了强烈的感染和震撼。我们的文艺作品只有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才会进一步走向繁荣与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