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不信东风唤不回——河北省供销社深入改革再造合作制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8
第2版(要闻)
专栏:

  不信东风唤不回
  ——河北省供销社深入改革再造合作制调查
  本报记者 赵志文
  能否把供销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河北省供销社4年来的实践证明:可以做到。1999年,该社全部企业实现利润1.19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净利润8653万元,在全国连续3年保持第一位。今年上半年,该社全部企业实现利润1478万元,而去年同期亏损2672万元。今年1月—6月,该省专业合作社盈利4209万元,同比增长21%,为农增收3.3亿元,同比增长32%,销售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8%。农副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40.1%,实现利润5010万元,同比增长33.8%。
  解开一道怪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显著改善,购买力迅速提高。但农村改革越深入,与“三农”关系密切的供销社的日子就越不好过:市场份额缩小,经济效益下降,有的甚至产生了生存危机。
  如何解释这种怪现象?经过调查研究,河北省供销社认识到,造成供销社步履维艰的根本原因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的供销社,目前在观念、组织形式、经营机制、运行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例如,过去的供销社说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实,在传统的基层社中,每户农民只有几元钱的原始股金,在经济上与供销社基本不存在纽带关系,两者基本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供销社的路越走越窄,不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就是死路一条。
  缺什么补什么
  对传统的供销社如何改造?河北省供销社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深化改革。供销社衰败的原因是脱离合作制,要使它兴旺发达就须对症下药,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再造合作制。再造合作制必须越过一道坎儿,即农民不能只是出卖初级产品,还必须获得流通领域和加工领域的增值。河北省供销社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入手,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以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为载体,对传统的供销合作社进行改革、改造。
  该社认为,专业合作社符合合作制的基本原则,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它与原来的基层社有质的区别。在经营方面,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帮助农民致富增收;在资产结构上,专业合作社与农民以产权为纽带紧密连结,农民按社章规定向专业合作社交纳股金,使专业合作社的资产为入社社员共同所有。如,任丘市出岸供销社1995年吸收6个村、15个养鸡专业户,创办了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交纳股金17.5万元,供销社把35间闲置库房改造成鸡舍,作为示范养殖场,折价17.5万元作为股金,并投入2.5万元作为流动资金,到1999年底,社员已发展到98户,形成了“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实体;在法人治理结构上,专业合作社确定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民主选举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中社员代表占半数以上,监事会成员主要由社员代表组成,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经营管理民主监督,社员成为专业合作社的主人。如,涉县王金庄花椒专业合作社,就选举精通花椒业务的农民社员曹新江担任主任。全省1999年底专业合作社班子成员共32384名,其中农民16710名,占51.6%。在分配方面,专业合作社的盈余,按社章规定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一部分按股金分红,一部分按交易量向社员返还,使社员不仅得到生产环节的利润,也得到销售、加工环节的利润,成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受益者。如,任丘市青塔养鸡专业合作社规定,专业合作社的盈余40%用于扩大再生产,40%用于股金分红,10%用于二次返还,10%用于奖励基金。专业合作社贯彻了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实现了“民有,民管,民享”,再造了与农民的合作。以县级社为主兴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可逐步改造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如火如荼
  1995年以来,河北省供销社兴办的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至1999年底专业合作社已由1995年的200个猛增到6616个,平均每个基层社兴办3.67个。入社农民180.2万户,占全省总农户的13.9%。发展股金3.03亿元,比建社以来的总和还要多。1999年专业合作社实现盈余9118.9万元,4年累计盈余3.13亿元。1999年向社员二次返利1581.9万元,4年累计6612.72万元。1999年为农增收7.25亿元,4年累计20.26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达到447个,平均每个县级社2.9个,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已成为河北省供销系统新的经济增长点。
  河北省供销社以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再造了与农民的合作,使供销社传统的经营结构得到较大调整和优化。过去供销社只经营化肥、棉花、日用工业品三大块传统业务,现在农民需要什么,合作社就经营什么。因经营领域大大拓宽,效益提高,实力增强,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4年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在全国位次连续前移。1999年,全系统商品购进总额完成281.1亿元,比上年增长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9.87个百分点,按总量在全国排位由1995年的第八位上升为第四位;商品销售总额完成303.1亿元,比上年增长5.4%,比全国平均增幅高18.9个百分点,在全国排位由第八位上升为第四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