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当国旗升起的时候——记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6
第4版(副刊)
专栏:

  当国旗升起的时候
  ——记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
  姜永生 赵凤
  2000年7月13日晚。奥地利奥林匹克会议中心。2000年奥林匹克国际合唱大赛现场。近万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屏气凝神,等待着那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9时整,当司仪宣布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演唱的蒙古族民歌《蒙古靴子》、《奔布来》获得民歌有伴奏合唱金奖最高分时,会场顿时沸腾了。身着鲜艳蒙古族服装的四十三名团员手里挥舞着五星红旗,兴奋地将帽子扔向空中,他们相互拥抱,同声高歌。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宏大的会议中心、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在近万双眼睛的注视下冉冉升起时,团员们忍不住脸上热泪交流,胸中激情澎湃。
  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成立于1987年,团员由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几个艺术团体、文化单位的青年专业演员及声乐爱好者组成。说起合唱团的成长历程,团长乌力吉图感慨万千:“我们是纯民间的文艺团体,白手起家。没有经费,没有排练场地,没有正常的排练时间,所有的排练和大部分演出都只能在八小时以外进行。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大家对事业的热爱,对民族艺术的不懈追求。”是啊,因为热爱,团员们可以不要一分钱排练演出补助,还定期向团里交纳“团费”作为活动经费;因为热爱,他们可以牺牲正常人的休息娱乐、亲情友情,而热汗淋漓、不知疲倦地一次又一次投入排练和演出。团长乌力吉图198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有一副“永不生锈的嗓子”,如果离开合唱团,他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然而他说:我心里放不下!娅伦格日勒,这个被誉为“极富表现力的指挥”和“声乐雕塑家”的女指挥,以她那热情奔放、潇洒细腻的指挥风格为合唱团带来了极大的声誉,在她严格细致的训练下,合唱团的水平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青年作曲家色·恩克巴雅尔,合唱团的创始人之一,既担任男高音,又致力于合唱歌曲的创作。牧人之子对蒙古民族的敬仰、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他创作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使他为合唱团创作出一首又一首极富民族文化底蕴的优秀曲目。女中音长调歌唱家阿拉坦其其格,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她音域宽广,音质醇厚,音色纯美,行腔丰富多彩,十几年如一日担任合唱团的台柱子……
  正是这么一批扎根于民族沃土、致力于蒙古族合唱事业的青年人,正是这么一腔无怨无悔、对民族文艺执着的热爱之情,正是这么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正是这么一股永不满足、永无止境的创新劲头,使得这个小小的合唱团能够生存下来,成长壮大,并辗转于世界各地。他们在自治区内外举办过一百多场合唱专场音乐会,一次又一次地把蒙古民族的音乐精华呈现在世人面前,换回一个又一个的赞叹和荣誉。
  今天,他们又登上了奥地利奥林匹克国际合唱大赛的领奖台。在这次有六十多个国家的三百多个合唱团参加的合唱大赛上,内蒙古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凭着雄厚的实力赢得了民歌有伴奏合唱、民歌无伴奏合唱、室内无伴奏合唱的金奖,其中由于民歌有伴奏合唱的得分在金奖获得者中排在第一而享受了升国旗、奏国歌的殊荣。为了这一刻,他们奋斗了多少年,盼望了多少天啊!正如团长乌力吉图所说:“我们虽然参加过很多国际很有名的合唱比赛,但像这样为金奖获得者升国旗、奏国歌还是第一次。那一刻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事业与祖国相连,从而感到自豪与神圣!”(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