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西部大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有新思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8
第6版(经济专页)
专栏:

  西部大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有新思路
  薛亮
  西部地区具有深厚和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适应新形势,提出新思路。
  充分认识目前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基本的条件。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治理和建设难度很大。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60%以上,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22.1%。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与东、中部存在较大的差距。199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构成中,西、中、东部地区分别占17.4%、34.1%和48.5%。西部地区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造的农业产值仅为全国平均数的62.6%,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1.6%,只有东部地区的一半。可见,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最根本的是农村的差距,西部经济落后的关键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落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切实加强西部地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当前,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农业发展问题,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的潜力巨大,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实现了农产品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十五”期间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进一步深化,所有这些,为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空间。
  明确发展的基本思路
  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的自然区域经济特点。以400毫米等雨量线为界,可以把西部地区划分为两大片。该线以西以北地区,包括陕西北部、甘、宁、青、新、西藏北部以及内蒙古中西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为温带、寒温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自然植被以草为主。发展草原和草地畜牧业、旱作节水农业和特色农业具有优势。该线以东以南地区,包括陕西南部、川、渝、云、贵、西藏东南部,属于湿润半湿润区,为亚热带、热带气候,水热资源充足,适于植被生长。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农区畜牧业和热带、亚热带特色农业及水产养殖业具有优势。加快发展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充分尊重这一自然经济规律。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思路,应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针为指导,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尊重经济规律紧密结合,在发展目标设定上,要大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着力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应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既要扭转过去为了生存而破坏生态环境的局面,又要防止单纯强调生态建设而忽视农民生计的问题。在发展重点上,应根据西部特点,除了做好全国统一部署的工作外,下大力气加强草原生态、特色农畜牧业、农业基础设施等建设。在发展模式上,应对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进行深刻变革,走依靠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实行集约化经营,实现高起点和跨越式发展。
  突出发展的重点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应突出抓好以下六个重点:
  (一)切实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由于过去大量开垦草原、过度超载放牧等原因,造成了草原退化日趋严重,严重地威胁着当地广大农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加快草原保护和建设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当务之急。目前,应切实加强草原建设和改良,抓好牧草良种繁育和草地生态环境预警等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以及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力推行草地承包经营,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建设和保护草地的积极性。加大《草原法》执法力度,依法保护草原。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遏制西部地区草原生态恶化的趋势。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西部地区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历史悠久,优势独特。从近年来的实践看,西部地区发展“阳光农业”、“绿色农业”、“旱作农业”、“生态农业”等潜力很大,效益很好。应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光、热等资源优势,在保持传统优势产品生产的同时,面向东、中部地区和国际市场,加快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生产,重点建设优质棉花、糖料、蔬菜、花卉、水果、中药材和烟叶等七大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同时,应改变西部地区过去只提供廉价初级农产品的做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把特色初级产品变为特色加工产品,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形成区域经济支柱。
  (三)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首先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宜灌则灌,有的地方则须自然封育。同时应尊重经济规律,注意保持或开辟新的农牧业生产门路,确保农牧民在退耕后生活水平不下降,经济收入有来源,能够安居乐业,调动他们退耕还林还草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四)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利用不科学,是制约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不足,解决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经济成本相对较低、水资源利用率高的旱作节水农业。西南地区虽然水源比较充沛,但相当一部分丘陵、山地没有灌溉条件,也经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应积极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适当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同时,应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五)加快发展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西部地区是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地区,但应转变观念,调整畜群品种结构,改革传统养殖方式,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应做到草畜平衡,实行舍饲与放牧相结合,建设基本草场,实行划区轮牧。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应在稳定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利用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发展秸秆养牛、养羊。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特色禽类饲养。继续加强畜禽良种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六)切实加强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粮食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也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和保障。西部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口粮自给。解决口粮自给的关键是在一些粮食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带,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新疆南部地区、陕西关中地区、宁夏河套灌区等地,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发展“吨粮田”,建立粮食区域平衡基地。同时,继续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快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农业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质量监测体系和农业标准体系。(作者单位: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