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招商勿成招“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8
第7版(读者来信)
专栏:读者论坛

  招商勿成招“伤”
  山东昌乐县委党校 董青
  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随着我国“入世”进程的加快,各地都在抢抓机遇,并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吸引客商前来投资,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各种优惠政策,“放水养鱼”,以形成招商引资的“洼地效应”。初衷虽好,但有些做法欠妥,令人忧虑。
  近年来,招商引资在一些地方已演变成一场场政策优惠“大赛”:你让地价,我减税费,不顾客观条件,竞相攀比,甚至不惜血本,结果走进了单纯优惠、免税的死胡同,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境地。以用地政策来说,许多地方提供给客商的土地价格都低于成本价,有的地方更是“慷慨”许诺,外来项目所占用土地一律无偿使用,一些基础设施配套费等也几乎全部免除,而且越到基层制定的政策越优惠。这种“剜心割肉”式的优惠政策会收到投桃报李的效果吗?有这样一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否定的回答:某城市以免收土地使用费吸引外商,结果反而把外商“吓跑”了,使原先大有希望洽谈成功的项目泡了汤。原因是崇尚法治的外商信不过“土政策”,政策太“优惠”了,难免让人心生疑虑:如果你对上级的政策都敢随意更改,又怎能保证你自己的政策不会朝令夕改呢?另外,有些优惠政策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会祸害无穷。
  由于“土政策”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所以政府行为是否规范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一些地方领导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在对客商随意许诺的同时,也肆意索贿,这个“无底洞”怎不令投资商望而却步?此外,一些靠“减三免四”的优惠政策引进的项目,有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有的所上项目周期很短,地方还没有受益就已停产,有的投资商债台高筑,逃之夭夭,把大包袱甩给国内银行。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去引进项目,又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这种赔本的买卖还是不做为好。
  其实,一个真正的投资者,注重的不是土地价格、税费能优惠多少,而是投资地的综合环境———配套先进的设施环境,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优势互补的协作环境,安定团结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如果不加强自身的软件、硬件建设,不努力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身素质,而一味地在降低“门槛”的优惠政策上下功夫,也会使招商引资的美好初衷化为泡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