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把好事办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9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把好事办好
  郝斌生
  河北涉县漳河岸边有一个茨村,几年前群众认识了养魟鳟鱼的市场价值,干部们也认为这是个富民项目。但围绕怎样养,干部与群众拉了两年锯。干部要向每个申请养鱼户收取二千元现金,坚持统一搞;群众害怕干部拿到钱后打了水漂,坚持不交。
  建鱼塘要投资,这个道理群众是明白的。群众之所以不敢集资,也许有误解,但更多的是教训。如今,确有个别干部的想法不对头。事刚开头,八字还没一撇,就先从农民的口袋里掏钱,没有钱就拉不开弓,没有钱就请不动神。正像茨村群众说的那样:在我们这个穷地方,娶个媳妇也花不了二千元。当年刘邓部队帮俺修漳南渠的时候,谁要过一分钱?乡亲们送个南瓜犒劳一下都不收。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笼统反对集资筹款、有偿服务,老百姓也并不是一上来就反对集资,他们曾对集资建校、修路等报以掌声和喝彩,但后来为啥热情减退?穷,拿不出钱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对有的干部不信任,不敢轻易把自己那点带体温的钱交给打小算盘的人。钱交给一些办事人员后就如泥牛入海——没有音讯,不知去处,有多少钱也不够折腾。
  据说涉县茨村魟鳟鱼问题最终解决时就像撕扯绸布和摔打瓷碗一样爽快:干部划线,拿出统一的图纸,群众出力流汗,按标准建自己的鱼池,皆大欢喜。老百姓仅用了一个冬春就开发出五十亩水面,还整出一个县级龙头企业。
  养魟鳟鱼这件本来很简单的事情,为啥会一波三折,值得深思。在基层,往往听到干部抱怨,群众不理解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心。但干部也不妨扪心自问:办好事为什么群众不买账,办好事为啥群众还上访?我们在每作出一项决策之前,是不是充分征求了群众的意见?是不是办事情公开透明,清清爽爽?是不是犯了错还不认账,向群众耍横?
  这件事的关键显而易见:如果是群众要养鱼,有人要渔利,群众当然不愿被捉大头。就说挖鱼塘吧,群众有的是力气,可你硬要花钱雇民工,个中奥妙不言而喻。在战争年代,这里的老百姓拆下门板当担架,煮了种子粮喂伤员,他们是多么慷慨!时下要为自己谋福利了,却吝啬起来,前怕狼后怕虎,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今年春天在邢台县山区将军墓、太子井等七个乡镇,有三万农户争先恐后种油葵。这里的农民起先也是不敢甩开膀子种油葵的,正是因为县农业局及时购来优良品种并向农民签订种植技术承包和按保护价收购合同,才点燃了漫山遍野的希望之火,三万农户呼啦一下种了十万亩。这样的服务怎不叫群众拍手称赞,这与两年建不起一片鱼塘形成多大反差?
  茨村的群众要养魟鳟鱼,将军墓的农民要种油葵,他们都需要干部提供服务。就看是真金不怕火炼的服务,还是银样镴枪头的服务?是全心全意的服务,还是虚晃一枪的服务?这是关键。这个问题搞端正了,好事就能办好,干部群众也就能心心相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