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警惕智能犯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09
第11版(信息产业)
专栏:

  最近出版的《国家信息安全报告》归纳出网络时代信息犯罪的四大类型,专家们忠告:
  警惕智能犯罪
  辛阳
  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犯罪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而且都具有高智能化特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信息窃取和盗用
  信息窃取和盗用是信息犯罪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尤其在经济领域里,信息窃取和盗用活动十分猖獗。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公布,美国公司仅在1992年一年就因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被窃取和盗用而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从1993年起,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谍报活动经费就有2/3用到了经济谍报上。特别是近一两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提高,各国信息窃取和盗用活动也愈演愈烈,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计算机窃取和电话网络的盗用上。计算机窃取主要表现为可以用以支付的电子货币、账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达到改变公私财产所有权。如德国的一起发票盗用案,一个程序员通过改变公司的工资数据、账单和结算单的程序,窃取了19万多马克。盗用电话网等通信网络主要表现为盗码并机使用不纳费电话号码、买卖外国电话卡号码、盗用共用电话用的电话卡等,这种信息犯罪行为给电信部门和合法用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混乱。如法国一电脑高手从1994年8月起的4个月中,窃入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通讯网络线路,利用联邦调查局账号,拨打国际长途电话以及在电脑网络上和全球各地的电脑迷聊天,使美国联邦调查局蒙受了高达25万美元的经济损失。
  信息欺诈和勒索
  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篡改电脑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财物的犯罪行为。据报道,全球使用假信用卡的非法所得金额在1991年就已超过了1亿美元。如发生在匈牙利的一个信息诈骗案例中,案犯在一个月内仅靠一张复制的信用卡,取款就达1583次,而且每次都得以成功。在美国,也曾发生过一件震惊世界的信息欺诈案:美国前证券投资公司由于业务衰落不振,亏损严重,于是便合伙设计出一个“具有划时代特点”的程序,操作计算机来伪造保险合同,通过造假账来粉饰太平。一个名为“塞巴网络恐怖分子”的国际电脑匪帮,就是专干设置“逻辑炸弹”的勾当,他们通过破坏各网络公司的电脑系统来敲诈勒索。1995年,一家公司为了让这伙恐怖分子清除其埋藏在该公司电脑系统中的“软件炸弹”,不得不向匪徒们支付1950万美元。据统计,这伙国际电脑匪帮自1993年以来,先后作案40余起,共勒索各电脑公司6亿多美元。
  信息攻击和破坏
  信息攻击和破坏是指行为人以非法的方式故意对信息资源实施破坏性攻击的信息犯罪行为。在这类犯罪行为中,绝大多数是属于非暴力性手段,即其攻击和破坏的主要对象是计算机程序或数据,例如以电磁铁使磁带或磁盘上的数据或程序灭失、消灭或更改原有的资料使系统的操作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等。信息攻击和破坏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病毒的方式进行信息攻击和破坏的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社会公害。如世界上第一个将黑手伸向军用计算机系统的美国15岁少年米尼克,运用破译电脑密码的特殊才能,成功地打入了“北美防空指挥中心电脑系统”,并将美国瞄准前苏联的核弹头绝密资料浏览无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近4000种,著名的如“黑色星期五”、“米开朗基罗”等,都曾造成过世界性的恐慌,其所造成的损失根本无法估量。我国也于1989年首次发现计算机病毒感染,并出现了国产病毒“中国病毒一号”、“中国炸弹”等。
  信息污染和滥用
  近年来,信息犯罪中利用信息网络传播有害数据、发布虚假信息、滥发商业广告、随意侮辱诽谤他人、滥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犯罪行为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威胁。由于信息网络的特点,这些有害数据的传播面宽,速度快,难以控制,并且侦查犯罪嫌疑人,确定行为责任,搜集证据也较困难。这些信息污染和滥用现象,有的是出于经济动机,如德国一家最大的邮购性文章公司利用电信系统散发色情文章,通过德国电信公司的屏幕文本系统安排性接触,以收取费用。有的是出于各种非经济目的,如散布反动言论,或种族主义、恐怖主义的游戏软件等,则主要是出于危害国家安全,挑起种族情绪的目的。还有的是纯粹出于好奇或寻趣找乐,如1994年英国的一名电脑黑客访问了利物浦医院的信息系统,其目的仅仅是想看看“使用计算机能够制造出怎样的混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