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我与外国民防专家共过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2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我与人防征文

  我与外国民防专家共过事
  武铁夫
  1951年我从北京工业学校土木科毕业后,被北京市政府临时派往市人民防空干部训练班帮助工作,负责讲课挂图的绘制、讲课记录和材料的整理。
  训练班的课程安排比较满、比较多,涉及到人防工作的各个方面。讲课的除当时在我国工作的苏联民防专家马尔丁诺夫以外,还有曾参加过中央人防干部训练班的北京市各有关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训练班行将结业时,由市消防队在先农坛体育场搞了一场扑灭不同类型燃烧弹的表演,之后我被正式分配到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办公室连我共5人,分配给我的任务是管人防工程建设。
  1952年初,公安部请来苏联民防专家布尔金,他常就人防工作问题到市政府与主管人防工作的薛子正秘书长交谈。有时我还陪他到发电厂、钢铁厂、自来水厂等单位去检查指导人防设施建设事宜。后来,我又参加了由布尔金领导的工作组,专门制定整理适合我国情况的有关人防工程技术措施的规定、要求等草案,并在布尔金的主持下设计了四种类型人防指挥所的标准图。以后四种类型指挥所的标准设计图由中央防空委员会发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工作组起草的其它有关人防工程技术措施的规定、要求等草案,也都成为50年代初中央人防委员会所发文件的基础。
  50年代初是北京城市建设起步阶段,一些新的建筑工程开始上马,市人防指挥部把如何结合城市建设贯彻修建防空地下室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配合市人防指挥部办公室的王世宁工程师重点抓了苏联红十字医院(现友谊医院)、同仁医院等建筑工程的人防救护站、人防地下室的图纸审查,并参与解决了防护密闭门的技术难题。
  这一时期,城市建设所修建的防空地下室,严重超出了我国当时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新规定的一些人防建设指标,在一些建筑工程中难于实现。
  鉴于此,1953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工作会议,公安部长罗瑞卿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提出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人防工作方针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人防工程建设的原则。
  近40年的人防经历常忆常新,令人难忘。通过这一阶段在北京市人防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我认识到,只有国力增强了,国防实力才能增强,才能有效抵御侵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