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埃合作迈新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3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中埃合作迈新步
本报记者组
当记者到达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已成雏形的市区环城公路,全长33公里。在郊外,规模不小的阳光制药厂也竣工在即……据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馆官员介绍,这些都是中国公司在当地的承包工程或者合资项目,标志着中国与埃塞俄比亚两国经济合作正在迈开新的步伐。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文明史的非洲古老国家。在埃塞俄比亚人看来,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比自己的眼睛还要珍贵。为了捍卫主权和维护尊严,在历史上埃塞俄比亚人民同西方殖民国家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今天,他们发扬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辛勤地建设自己的国家,并取得了可喜成就。
  然而,在埃塞俄比亚采访的几天里,记者发现埃塞俄比亚人民对中国人民怀有特殊的友好感情。无论是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农村,所到之处常常听到“中国人,你好”、“中国,伟大”的呼喊声。总理梅莱斯政务十分繁忙,但他仍然抽出专门时间会见人民日报记者组,畅谈埃中友好合作,而且还欣然题辞,向人民日报广大读者问候并致以良好的祝愿。
  中国同埃塞俄比亚于1970年11月24日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间政治关系友好,高层互访不断。已故周恩来总理于1964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在当时两国没有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曾经对埃塞俄比亚进行过友好访问,如今已经在两国民众中传为美谈。特别是国家主席江泽民于1996年5月11日至13日对埃塞俄比亚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政府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大大推动了两国间政治、经贸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贸易往来始于50年代,1971年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贸易协定,相互间经贸关系不断有所发展。特别是近四五年来,中埃两国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不断加强政治友好关系的同时,着力发展经贸友好合作关系,使相互间经贸友好合作出现了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蒋正云向记者组介绍说,埃塞俄比亚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全面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近年来,中埃经贸合作关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双方经贸合作主要以三种方式进行:一、工程承包。由世界银行出资500万美元,中国中原油田1997年在埃塞俄比亚东南部的卡鲁布承包油气田开发工程,打井8口,建立配套设施,帮助埃国索马里州解决了居民生活用气问题。1998年中国公路桥梁总公司在首都环城公路竞标中中标,全长33公里,合同金额1000多万美元,当年9月开工,预计2001年底完工。这项工程不仅帮助首都300多万人口缓解了交通拥挤问题,而且为这座城市首次兴建了三座立交桥。二、管理承包。埃塞俄比亚于1991年开始对国有亏损企业实行私有化,但由于企业资产过大,一直无人问津。在此情况下,如何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便成了政府的一大难题。1998年由埃方政府提出要求,总理梅莱斯亲自出面商谈,中埃两国签订了旨在帮助埃方三家纺织厂和一家水泥厂减少亏损、扭亏为盈的管理承包合作意向书。中方派出技术人员,负责工厂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技术培训和设备维修,埃方向中方人员提供往返机票和月薪。不到两年时间,这些工厂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扭亏为盈现象。三、合资经营。阳光制药厂属于合资项目,埃方出厂房和部分流动资金,中方出技术和设备,实施合资合作管理,中方占55%的股份。该厂预计明年初竣工投产,生产片剂、栓剂等药品,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埃塞解决医药品短缺问题。
  这些合作项目互惠互利,埃方表示十分满意。埃塞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对记者说,90年代以来,埃中合作项目明显增多,使双方受益。埃塞资源丰富,但缺乏资金、技术和专门人才。“我们信任中国公司,其技术又适合埃塞的需要。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来埃塞投资、转让技术和帮助开发人力资源,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