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市场需要“钻心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3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周末闲话

  市场需要“钻心虫”
  冉永平
  国庆期间,各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心态和情形,如实了解这些情况,对扩大消费、开拓市场,大有裨益。
  在记者采访的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消费者中,消费最多的是城市白领阶层,花钱最少的是农民、城市低收入者和退休职工,并且两者的差异相当大。一些厂家、商家关注的热点多在城市,促销的对象往往是青年人或有经济实力的人群,农村及老年人、低收入者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商家的目光紧盯着城市和较高收入人群本身没有错,谁的钱包鼓自然就容易从兜里掏钱,货币的回笼就快,这也符合经济规律。但是,商家抓住极少数高收入人群,只是抓住了市场的一小块。因为高收入者的生活质量达到了一定高度,一般消费需求已基本饱和,即便降价打折也难以让他们动心。而大量的农村人口、中低收入者,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大至住房,小到普通生活用品样样都缺,实际消费需求相对强烈,是最有潜力的消费群体。
  当然,解决低收入者的问题,根本要靠增加收入。但从记者的采访看,眼下在并不偏远的农村,过节还有农民买不到肉,这不能不说农民有需求,是流通环节的服务跟不上;城市里不少人假日仍在打工挣钱,无闲也无更多钱去消费,但他们也需要一般生活用品,怎样方便他们?这些都是有待商家开拓的空间。假日消费,日常消费,不仅眼睛要盯着有购买实力的人群,更多的是生产者、经营者要研究怎样以更加方便、实惠、物美、价廉的商品,周到细致的服务,打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
  人们挣钱不易,花钱必然谨慎。厂家、商家想一下子做成大笔生意、赚大把钱,已不现实。从记者采访的某公司经理看,虽然他“腰缠数万”,出手也并不随意。要想让收入相对高一些的消费者花钱,就要有更加符合他们意愿的多种项目提供,就要对市场作出细化分析,了解各种人不断变化的生活习惯、消费特点,想出赚钱的好点子。那位证券市场的赢家,尽管花钱不是大手大脚,却也不是不想花钱。他不喜欢“景点旅游”,但向往“休闲旅游”,如这样组织旅游肯定会吸引他。由此推论,还会有人喜欢“文化旅游”、“考古旅游”、“体验旅游”等等,因此给旅游业提出了新课题,你们是否把握了旅游消费的新特点?研究透了旅游者的不同心态?
  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正在考验生产者与经营者。消费领域能否拓宽,老百姓是否自愿掏钱,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对不同收入的消费新特点、新规律、新习惯以至于新心态的掌握,从这里就能发现广阔的消费空间、深厚的消费潜力。厂家、商家想赚钱,就要成为市场的“钻心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