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永不放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3
第10版(体育天地)
专栏:

  永不放弃
熊倪
  14岁到26岁,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可以说我是在奥运会的洗礼中长大的。
  亚特兰大奥运会后,我宣布退役,到湖南省体工大队工作。当时,由于一批小将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中国跳水进入了一个短暂的低谷。
  我虽然不在跳水队,但仍然关注跳水队的所有行踪,跳水队的低迷使我感到难过,也感觉到了一份强烈的责任。于是在1998年5月,我重新回到了跳水队。当时我的想法是:即使我不能再获金牌,也希望能通过我的复出带动一些年轻队员训练的积极性,增加队里的竞争气氛。
  跳水比赛是精彩的、诱人的,但平时的训练却是枯燥无味的。我们每天从早操开始要进行七八个小时的陆上和水上训练。除了大量的身体训练,在陆上、弹网上和跳台上要做几百次的翻腾和转体。每天要上百次地爬十米跳台,还要克服身体的伤病,这一切我都默默地承受,咬牙坚持下来。我知道这不仅是为我个人的荣誉,重要的是为跳水队集体的荣誉和国家的荣誉。
  我参加的男子3米跳板比赛是跳水比赛的第四项。此前,中国跳水队在前三个项目中没得一枚金牌,中国跳水队上上下下都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在这种紧要关头,全队呈现出空前的团结气氛,大家互相安慰,互相减压,鼓励我在比赛中发挥出最高水平。
  比赛开始后,俄罗斯名将萨乌丁发挥出了很高的水平,在决赛的前两个动作结束后,他已领先我30多分。在高水平的国际大赛中,这个差距实际上就是一份“死亡判决书”。我也感受到了夺冠的无望,但此时放弃就等于彻底投降,努力拼搏还有一线“生”的机会。而此时,在国内,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肯定会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我不能给中国人留下一个“孬种”的形象。我调整好心态,一个一个动作地咬牙去跳。结果,我成功了!也许是十几亿中国人的后援化成了回天之力,我终于在最后一个动作结束后战胜了萨乌丁以及所有的对手,赢得了我生命中最为艰难、也最为宝贵的一枚金牌。
  走过12年的风雨奥运路,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困难面前,永远不要轻言放弃。我最深的感受是:如果没有强大祖国作后盾,没有各级领导和方方面面的关心和帮助,没有12亿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荣誉和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