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大江波涌下洞庭——走近电视湘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4
第5版(大地周刊)
专栏:

  大江波涌下洞庭
  ——走近电视湘军
  本报记者 杨少波 刘虔
  2000年的秋天已经把一个收获的季节送到了中国人手中。秋光熠熠,硕果累累。中华大地将以最丰赡的文字写就二十一世纪最后的华章,从而开启下一个崭新的世纪。对于地处江南腹地洞庭四水的湘人来说,这个秋天的风景还同另一桩事业的成功有关:10月19日,首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就要在省会长沙“湖南广电中心”举行。这是岁月对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湖南电视人的殷殷回报。
  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三湘大地。
  近年来湖南广播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使我们有必要以此为个案,来审视、回顾、总结一下电视传媒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在生产、消费、再生产诸多环节中的规律、经验和教训。让我们怀着对整个社会精神产品生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走近“电视湘军”——
  全世界电视业的发展呈现着日新月异的新锐态势。湖南广播电视业的迅猛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他们在回顾来路时有这样的总结:八十年代初,全国第一家省级有线电视台落户湘籍,打破了无线电视一统天下的局面;九十年代中期,湖南经济电视台的创建和湖南电视台的上星引发了三湘大地电视业的有序竞争;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生活频道、文体频道的相继出台,“电视湘军”已经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群峰并峙,英雄竞先,带有楚风湘情和独特思想含蕴的综艺节目、谈话节目、新闻类节目迅速在全国电视业中引起广泛关注。从号称“快乐旋风”的《快乐大本营》,到坦陈爱情婚恋观的《玫瑰之约》;从言谈直率、出语中的的《有话好说》,到快速反应、轻松贴切的《晚间新闻》;从主持人的新异台风,到话题涉及的范围深度;从播报方式的特殊选择,到关于新闻理念的学理讨论……都已使湖南广播电视业成为新闻家族中丰收的赢家。“湖南电视现象”这一概念的提出,使更多的普通观众和学界人士把遥控器锁定在带有“鱼米之乡”金色台标的湖南卫视频道上。
  电视第一位的是责任
  电视作为新的传媒被现代社会广泛接受,只有短短数十年的历史。然而它凭借声像结合、传播迅广的优势,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卫星电视”的出现,使这一优势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电视是什么?”每一位电视从业人员,实际上都以自己的行动和观念,回答这样一个抽象宏阔且又具体细微的问题。
  当我们向湖南广播电视局局长魏文彬问及这一问题时,他给我们讲了多年前在湘西怀化地区一个小山村里的情景。老老少少数十口人,聚精会神于一方小小的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村野寂静,除了电视的声音就是山村的虫叫蛙鸣。荧屏上出现的只是湖南台制作的很普通甚至还很粗糙的节目,却引得众人屏声静气全神贯注。时任常务副台长的魏文彬被山里人饥渴的眼神感动了,他默默地在黑暗中陪老乡们站了好久好久,心里发誓一定要把电视节目办好,决不让遗憾和草率遗留在任何一档节目中。
  电视受众的范围广大,电视传媒的巨大威力和从业者的重大责任也正基于它的这一特质。湖南广播电视业的工作者们深切地认识到:“电视,首先是责任!”
  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传播的,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思想、立场、实力的对外影响。在色彩缤纷的节目竞争背后,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经济之争、文化之争、政治之争。湖南广播电视业的工作者们认识到,人家向我们倾销物质产品,还有一个海关,一个码头,我们精神产品的“海关”和“码头”又在哪里?消费领域的时间和空间我们不去占领,别人会去占领。这是关系到我们这一代和子孙后代的精神素质与思想取向的大问题。
  从崇高的责任出发,在战略的高度上加以把握,才能使广播电视事业占有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正确的导向、明晰的思路,是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造福人民、建设先进文化的根本保证!
  电视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湖南广播电视业的工作者们向我们讲起湖南过去的名牌“韶峰”牌电视机和“白云”牌冰箱的故事。当年能买到一台“韶峰”牌电视,获得一张“白云”冰箱购销票,是不得了的幸事。大浪淘沙,尘埃落定之后,现在谁还能见到曾经辉煌过的“韶峰”、“白云”呢?
  电视业短暂的发展史使不断的“创新”成为这一行业的天然品质,从摄录、编辑、制作硬件的科技更新,到节目创意、思想情感开掘的不断深入,电视传媒业在国际国内都呈现出千帆竞发、群雄争先的严峻场面。“江山相雄不相让,相雄竞夸天下壮。”能否在创新、开拓的竞争中稳执中锋、力拔头筹,将决定着电视传媒在国际大背景下的生死存亡。
  湖南广播电视业的工作者们以历史的纵向目光和世界的横向目光,在社会历史传统的延伸上展开新媒介更高层次的创造,并以此来预设未来产品的定位。局领导经常提醒节目制作者们说:大家的目光要远大一点,要经常从自己办的栏目里走出来,看一看社会,看一看世界,不要钻在《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里出不来。要站在振兴我们民族的大文化和开发新的精神产品这个高度,来研究我们的电视改革。
  不足百年的电视发展史,使得这一传媒的诸多潜质都处在“沉睡”之中,每一位电视从业人员都有责任和义务,以自己充满智慧的辛劳,把这一丰富多彩、多姿多情的“睡美人”从“沉睡”中唤醒。
  电视是在人类既有文化宝库基础之上诞生的科技成果,电视的发展自然也要借助全人类已有的精神财富。湖南广播电视业不断地进行着多种文化资源同电视的嫁接交叉的尝试。一大批诸如《新青年》、《今日谈》、《有话好说》和《乡村发现》等原创性栏目的出现,为电视业增添了新的探索路径。
  谈话类节目《新青年》制片人杨晖在阐述自己的创作构想时,谈到了创新与电视的关系。他们曾成功地实现了《新青年》“千年论坛”在岳麓书院和曲阜孔庙的直播,邀请金庸、汤一介、杜维明等文化名人在千年书院、古老杏坛,以电视这一媒介,向全国乃至海外传播新的思想文化信息。他们最近策划的《西部正年轻》特别节目,还把重庆、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的西部信息以新的方式向国内外传播。编导郑艳在阐述导演理念时写道:“有人说,创新就是生活;《新青年》说,创新就是电视。西部正年轻!湖南电视台正年轻!我们正年轻!”
  改变观念是成功的关键
  在湖南广播电视业工作者口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观念”。他们把“观念”的改变和更新,作为广播电视业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
  “观念”涉及广播电视业的行业本质、节目制作、人才调配、硬件建设、未来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事情。湖南广播电视业工作者牢牢抓住“研究社会、研究人”这一根本,以社会历史为基,以人的情感、思想为本,进行着不断的创新。
  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样,思想日益深邃多变,人们情感世界不断产生新的需求……电视如何传达如此丰富深邃的生活,如何满足人们不同样式的精神需求,都需要相应的不断更新着的观念来指导、诠释和总结。关于新闻概念的争论,关于主持人风格的创新,闹与静、雅与俗、普及与提高、娱乐与教育……每一步的前进和决策无不与“观念”二字息息相关。
  他们从社会历史研究出发,以社会学的眼光来审视人的社会存在,在栏目的原创设计、新闻的开掘方式和传达的渠道方面都显示出自己的特点。比如,《晚间新闻》栏目以生活中关键的细节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现实瞬间细节的展示,建立一个时代的声像生动的“活的历史”。他们采用“说新闻”的方式播放,和观众建立亲和的平易的谈话关系,使新闻入眼、入耳、入情、入理、入心。
  湖南广播电视业的领导者们强调从业者应该有“平民”、“亲民”意识。中国作为扎根乡土的农业大国,乡村的经验使得人们天然地具备了朴素的平民视角和情怀。老百姓的视角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观察视点和稳定的观察重心,从而在更广大范围内赢得了电视观众的心。《今日谈》、《有话好说》对老百姓关心的事件的评述分析,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使这些栏目成为观众生活中的日常话题。《乡村发现》对农民身边珍闻趣事的关注、帮助农民科技致富、普及法律知识、以法律手段维护农民利益的行动,赢得了农民的欢迎,他们亲切地称这一栏目的主持人李兵为“兵哥哥”。
  “观念”内在的决定着电视节目作为精神产品的质量和品格,新观念的具体实施也常常要付出汗水、泪水乃至生命的代价。《乡村发现》节目组的同志不泡宾馆,远离都市,深入到社会基层。去年春节期间,他们在湘西山区采访,有两位同志不幸牺牲。他们以生命为代价诠释新闻观念、敬业精神,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观念”的高度重视,体现着深刻的唯物辩证史观。只有在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和高度发展的精神、物质阶段,才能够体现出“观念”对于物质世界巨大的能动力量,它真正体现着人的自觉和行为的完善。
  寻找电视与现代生产力的契合点
  湖南广播电视业的决策者,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创办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构想。那时,国内有的单位开始了报业集团的组建,有的还与外资合建信息咨询服务公司。纸质媒介的集团重组和新兴网络媒介的硝烟战火,对电视传媒构成了两面夹击之势。“前有勇者,后有追兵”,电视传媒业似乎在压力的制衡中找到了自己的着力点和出发地。
  湖南广播电视业建设和经营“大媒体”的构想是在新时代面前的选择。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既要遵循广播影视的内在规律,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尤其要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为我们影视产品在将来的国际竞争环境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人、财、物的基础。
  广播影视产品是高智力、高技术、高财力相结合的产物。湖南广播电视局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以及与人们创造性劳动相应的物质待遇,给予人才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这个群体中,我们处处看到充满朝气和创造激情的年轻的面孔。他们锐气英发,被委以重任,不断涌动的创造活力和青春亮丽的风采,正和电视这一新生的传媒构成内在的精神呼应。
  参与国际传媒业的竞争,需要资本和硬件建设的强大支持。湖南广播电视局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与深圳、香港等地合资建设了集湖南广播电视中心、影视拍摄基地、影视会展中心等设施于一体的“长沙新世纪文化城”。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广播电视网络建设也基本完成。全国唯一一家有广播电视媒体参与的“电广传媒”公司的挂牌上市,标志着全局经营创收已上升到资本运营的新阶段。更加自由的融资方式使影视制作有了更加雄厚的资本依托。“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发展模式已逐渐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已经铺展在湖南广播电视业这一飞速疾驰的列车面前。
  湖南广播电视业的发展形成了有特殊意义的“个案”。“湖南电视现象”和“电视湘军”的概念称谓充分说明这一现象值得重视、关注和分析。
  他们高度重视前进、发展、创造中的经验和教训,在不断改革和自我扬弃的过程中探索着健康发展的正道。湘楚大地上金黄色的“鱼米之乡”的台标将继续为人们提供新鲜的观念和有益的借鉴。
  秋水连天无穷碧,大江波涌下洞庭。
  电视湘军们,正向着更高的目标挺进!
(附图片)
  压题照片:湖南卫视《新青年》栏目在重庆朝天门广场拍摄《西部正年轻》的观念篇。
  左图:在西安南门城楼拍摄《西部正年轻》的人才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