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上善若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01-29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

  上善若水
  傲腾
  在陈玉圃的画前,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在虚静的状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东方的智慧,仁者的慈怀。他从禅宗中觅悟事理画理,在静笃中观照人心万物,虚静是容纳宽广的出发点和归宿地,“静中追寻”的艺术旨归透露着画家谦和包容背后的平实与自信。
  他提出自己的“画道论”,把绘画实践看作“求道”门途,所有的线条,都无不是对宇宙间不可须臾离弃的“大道”的追寻和礼赞,所有的笔墨,都无不是求道途中的积累和修炼。“画道论”如同一根结实贯穿的主干,使他所有的艺术理念和艺术实践都获得了生长攀着的基点。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他在画幅上追求“损之又损”的简劲平实,以求用凝炼的语言实现有力的传达。朴茂华滋是画家追求的画境之一,而简率直达的艺术品格也许来自画家质朴率真的个性特征。
  历经的人生磨难是艺术家心灵最好的养料,从清孤简疏的线条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画家辛苦遭逢的一抹淡痕,但在纯净清明的整体画境中我们又难以找到那种苦苦艾艾的印迹。苦难转作了营养,刀刺化成了鞋履,我们在陈玉圃的画作中见到的是归于“和”境的平淡和天真。在稚朴古拙的气氛中,感到的是“解衣盘礴”的自由与开阔。十年积郁之气,竟化晴空霓虹。艺术在“求道”途中生长,磨难在艺术之中转化。
  其实所谓的佛禅、画道都并非艺术家的最终旨归,这一切都是画家对自然造化、人生心灵的理解和升华的途径,画家并非借画说禅,而是以禅释画,借画说造化,所有的艺术指向,都是与自然生命相贯通的通脱自由之境。
  平易是艰难绝苦之后的平易,安静是云海翻腾之后的安静。
  诗、书、画的辉映结合是陈玉圃画作追求的融洽关系,他长于口占,格律不拘,但在率意奇谲的诗篇中,我们常能同时感受到文人、民间与童稚三者的汇融。这也许不仅是诗作的意境,更是画幅的意境。
  书写性是画家执意的方面,画幅的诗意呈现、浓缩形式和虚静意味,都离不开自由而富于韵律节奏的书写式线条,而这一点在陈玉圃看来,也是与西画拉开距离,保持中国画个性的关键所在。
  在陈玉圃的画作中,我们整体感受的是一团浑融和和之气,这背后是一派宽大浑宏的仁善之境。“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国画水墨的性质注定了这一传统艺术门类与水的密切关系,我们不妨把老子关于水的这一阐释用来形容画界高境。我们从陈玉圃的画幅中感受到了水的润泽气韵,我们从这湿润色泽的背后更感受到了那慈善的心境。
  水静则明,面对画幅,如临流对镜,你能从画家的画幅中照见自己什么样的影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