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百炼成钢铸名牌——写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二十周年之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4
第4版(体育)
专栏:

  百炼成钢铸名牌
  ——写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二十周年之际
  本报记者 李中文
  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今年已经20岁了!
  1981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只有89人参加,2000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报名者已逾万人,这鲜明的对比应该可以说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长大了。但事实上,历经20年的风雨历程,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成长远不仅体现在参赛人数的增加上。
  1981年至1988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只有男子马拉松一个项目。1989年至1997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增加了一个女子马拉松项目。可以讲,在1998年前,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还仅仅是一项单一的传统体育赛事,因为在此期间的任何一次比赛中的参赛人数都没能超过1000人。
  自1998年起,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增设了男女半程马拉松、10公里、5公里(小马拉松)项目。这一举措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当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参赛人数达到了11696人。因此,从深层次上讲,1998年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从单一体育赛事向全民健身节日转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天,评价一项传统体育赛事是不是举办得很成功,仅以该赛事创造出什么样的成绩来衡量已经远远不够了。体育赛事除应承载竞技的魅力外,还应承载文化、科技、城市面貌、人的精神状态等很多内容。
  对于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来说,20年来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办赛的观念更新了。增加群众参与的比赛项目,如小马拉松、10公里、20公里、半程马拉松、轮椅马拉松等,就是更新办赛观念的最好证明;而为紧扣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脉搏,不断对比赛线路进行调整,也是更新办赛观念的一个例证;至于联系诸多旅行社邀请国内外长跑爱好者参赛,将体育赛事与旅游联系在一起,就更是更新办赛观念的有力佐证。
  而无论是扩大比赛规模还是提高办赛水平,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赛事的知名度,追求赛事的品牌效应。可以说,追求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品牌效应,20年来有关人士一直在努力,而有目的地挖掘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则是近两年才刚刚开始的。
  马拉松赛是城市文明的一个标志,世界各大城市都以能打造出一个名牌马拉松赛而备感自豪。历经20年的苦心经营,198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被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正式批准为高水平的马拉松赛,之后又被国际马拉松及公路跑协会承认为世界十大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喜庆自己20周年的时候,首都北京也进入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关键时刻,我们相信:百炼成钢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能够为北京申奥做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