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第一次求签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4
第8版(周末副刊)
专栏:大象书话

  第一次求签名
  杨建民
  经过多年的努力,书架上已有多种珍贵的签名本了,可是,第一次得到签名本的情形仍清晰地印在脑际。
  1981年,是鲁迅先生的百年诞辰,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当时正就学的西北大学,因早年曾请鲁迅先生讲过学,这次便充当了西安地区纪念活动的集中地。只记得6月16日那天,多位学者到西北大学来做讲演。想到能与这么多位名流见面,心里真有些激动。头天晚上,在架子床上思量,能否叫这些学者们给咱签个名什么的呢?后来越想越真,便细细谋划起来。本来,让学人签名,最好是在他们的著作上,可当时,哪能方便买全?不成。拿个本子什么的,又觉得难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忽然,一个奇妙主意冒了出来。
  那时,书店里常常削价处理各类图书。“文革”中印的鲁迅先生著作单行本非常多,也非常便宜,一般也就三两毛钱。当时虽然很穷,但这样的书买得起,便陆陆续续几乎将单行本买了个遍。这次,因为是纪念鲁迅先生,将它们拿出请学者们签名,岂不是名正言顺又恰当的事吗?
  主意想好,我便挑出《野草》、《朝花夕拾》、《彷徨》等几种代表作装在书包里。第二天急急赶到演讲教室,抢占靠前面的位置。记得那天到的人很多,有曹靖华、戈宝权、许杰等先生,还有鲁迅之子周海婴。主讲人是戈宝权先生,他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在国外的影响情况。下来是海婴发言,他讲了自己为什么没有学文的情况。似乎主要还不是鲁迅不让做“空头文学家”的遗训,而是兴趣不在此;还以小时候将瞿秋白送的苏联玩具拆个七零八落来证明,给人印象很深。
  两人演讲刚毕,我见学者们准备退场,便急忙掏出书赶了上去,将书递给两位主讲人。大约因为快迅,我的签名非常从容顺利。戈宝权先生在《野草》扉页上题了名,落了时间地点;周海婴在《朝花夕拾》上用圆珠笔签了名,时间地点。出得门来,我想到还未请曹靖华先生签名。本来曹先生译著非常多,可几本都存藏家中。没法,我赶回宿舍搜寻,恰巧一本散文集《画山绣水》收有先生两篇散文,凑合吧。
  我拿着书赶紧跑到办公楼休息室,寻到曹先生请求签名。曹先生翻了翻书,接过我手中的笔,在扉页签了名,写下时间地点。当时我们宿舍几人都在寻找曹先生著名译本《第四十一》,我便问这本书还再版不?印象中曹先生清楚地回答:不出。当时“左”风并未肃清,这本著名的“人性论”作品,想来译者是不愿意再沾它了。
  一下子,我就有了四部名人签名本,而且大多在鲁迅先生著作上,真令人满足。今天,翻出这几部书,读着签名,想着当时的情景,就像前不久发生的一般,可算算时间,已经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叫人欣悦中又不禁慨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