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别让心灵陷入黑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5
第3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辑视角

  别让心灵陷入黑暗
  赵蓓蓓
  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消息,印象很深,至今难以忘却:上海一家火锅店意外停电几分钟,恢复照明后,发现在此就餐的50多桌200多名顾客几乎全都走光,只剩下一对仍在等待结账的外地母女和六名尚未用餐的人,餐厅因此有1万元左右的账无从收取。
  想必到餐厅吃饭的这些人不会掏不起这顿饭钱,想必这种事也不可能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或灯火通明之时,因为人有脸树有皮,在众目睽睽之下吃饭不付钱的事一般人还干不出来。莫非是黑暗遮蔽了他们的良知?
  这突然降临的黑暗对就餐者来说,恰恰是一次灵魂的曝光,可惜绝大多数人暴露的是其不太光明的一面——趁机占点小便宜的心理。“不溜白不溜,反正也没人看见”,“谁让它断电的?不交钱餐厅能怎么着?”这大概是开溜者的心态。这饭钱倒是省了一次,可丢掉的是什么,恐怕也该想一想。
  其实,令人深思的不仅是事件本身,而是它折射出的当今国人的道德状况。现如今,占便宜、揩油的心态与行为绝非存在于少数国人中。不信可以扪心自问:自己有没有或多或少地占过公家或他人的便宜?如果没占过是因道德上的自律还是没有条件?答案恐怕并不乐观。事实上,办私事的车票让公家报销,私人请客公款花费(当然一些有权势的人也可让私营企业老板报销),这种明摆着揩油的事对相当多的国人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一些有职权的人已习惯于把能不能报销作为消费的前提,职权再大些的用不着自己去揩油,自然有人送上。与前面所说的趁机少交饭钱偷偷摸摸开溜者不同的是,后者是堂而皇之,毫无罪恶感,似乎是理所应当。职务腐败——权钱交易甚至已成为一种阳光下的罪恶,有些人已不是小贪小占而是巨贪大占。“不捞白不捞,不占白不占”、“有权不使,过期作废”、“近水楼台先得月”……诸如此类的心态与行为已成为当今社会强烈的腐蚀剂,它败坏着党风民风,毒化着社会风气,侵蚀着社会基石。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终于用电、用灯驱散了自然界的黑暗,但人类心灵的阴暗面靠什么去驱散?靠法律靠道德。事实再三告诫我们:物质文明的程度并不代表精神文明的程度,人类智能的发展也不一定意味着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如果我们不注重法治建设(用强力惩恶扬善),不注重社会道德(公德与私德)的重建(用道义惩恶扬善),就有可能使沐浴着物质文明之光的人的心灵陷入黑暗之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