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绿色食品看龙江——访黑龙江省省长宋法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5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绿色食品看龙江
  ——访黑龙江省省长宋法棠
  本报记者 董伟 胡斌
  编者按:以“北大荒”驰名的黑龙江主要农业区,由于开发晚,生态环境好,土地肥沃,污染少,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绿色产业的条件。黑龙江审时度势,在全国率先开发绿色产业,政府找到了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农民找到了增收的新途径,龙头企业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经过十年努力,黑龙江已经从一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发展成为绿色食品大省。
  金秋十月,一股绿色旋风从黑土地刮到北京。8日至13日,黑龙江绿色食品展销会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由省政府出面向首都人民推销黑土地上的绿色食品,这在黑龙江的历史上是第一次。不同寻常的重视,显示了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的自信和决心。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到底有哪些优势?他们是怎样培育和开拓绿色食品市场的?他们为开发绿色食品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又做了哪些工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省长宋法棠。
  “发展绿色食品,黑龙江省可以说得天独厚。”宋法棠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的优势,“黑龙江省开发建设时间较晚,生态破坏程度较轻。到目前为止,全省的广大地区仍然是山清水秀、土净田肥。全省森林面积14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1.9%,居全国首位。黑龙江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植被好,森林、草原、水域面积大,自然净化能力强,全省1180万公顷耕地中绝大多数为黑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现有野生植物2200多种,其中半数可以食用,属于天然的绿色食品。”
  宋法棠介绍说,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1990年开始,黑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发绿色食品产业。近年来,特别在今年,为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紧紧依托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建设绿色食品强省的思路和目标,并制定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4个,省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18个,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9大类145个品种,占全国的11%;绿色食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而且出口俄、日、韩、美、德等国及东南亚地区,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黑龙江绿色食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均居全国之首。
  宋法棠强调:“开发绿色食品光有生产优势不行,还必须有市场优势。”为此,黑龙江省一手抓有形的市场建设,一手抓无形的市场建设。今年年初,成立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在省内建起了近百个绿色食品销售网点,还在北京、上海等13个中心城市建立了绿色食品经销网点。今年,先后在广州、日本东京举行了绿色食品展销贸易洽谈会,日前又在北京农展馆举办了黑龙江绿色食品周活动,11月初还将在上海举办展销洽谈活动。同时,还利用网络技术建起了绿色食品信息网络市场,已有30多家企业的50多个产品上网交易。
  在谈到如何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时,宋法棠说,为了使绿色食品产业步入理性发展的轨道,我们确立了高、深、细、严、真的“五字方针”。“高”,即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健康幸福的高度;“深”,即深入研究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细”,即制定详细的规划、措施和政策;“严”,即对绿色食品生产全过程严格监管;“真”,即追求生产出无污染、无残留、天然纯真的绿色食品。我们将把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我省正在抓紧制定全省绿色食品管理办法、名牌绿色食品保护条例等法规,依法保护好绿色食品的知识产权,确保绿色食品的生产和经营向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同时,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环保经济思想,综合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大力培育和保护绿色食品产业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让黑龙江省始终保持天蓝、地净、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
  庆安县元宝乡宝安村农民邹俭贵(左三)说:“种绿色水稻,我们家每年增收七八百元。”
  天蓝水清,田洁土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