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抓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6
第1版(要闻)
专栏:

  抓紧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本报评论员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建议》要求,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并尽早开工建设。这表明,酝酿多年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基本具备实施条件,各项准备工作将加快步伐。
  我国是人均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在时间和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北方水少,南方水多;汛期降雨集中,非汛期干旱少雨。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水资源丰富,长江水量的94%以上东流入海。而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3.4%,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广大北方地区长期干旱缺水,尤其是黄淮海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是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最突出的地区。近20多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发展,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许多河流断流、湖泊干枯,地下水过量开采,水体污染严重。今年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粮食减产,许多城市被迫限时、限量供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仅靠节水和挖掘当地水资源潜力,将无法解决今后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势在必行。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我国北方缺水的问题。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拉开了我国研究南水北调的序幕。1992年,江泽民同志提出要抓紧南水北调等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兴建,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从50年代开始,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各方面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了近50年的勘察、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并逐步形成了南水北调的总体格局,即分别从长江流域的下、中、上游调水,以适应华北和西北的经济发展需要。
  南水北调工程浩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其规划和实施,必须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的原则。现在我国不少地方一方面水资源十分紧缺,一方面水的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许多农田仍是大水漫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很低,城市供水和使用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在加紧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同时,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开展节约用水,绝不能出现大调水、大浪费的现象。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污染不仅直接危害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给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在开展南水北调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强调先治污,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推进污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规划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中,必须十分重视调水对调水区、受水区及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努力把可能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可持续发展工程。
  实施南水北调,必须周密规划,科学论证,优化选比。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认真听取和研究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集中各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认真搞好总体规划。根据国家的经济能力和需水增长情况,全面安排,分步实施。规划方案一定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