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假如一个人砍,十个人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6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58)

  假如一个人砍,十个人栽……
  腾格里沙漠如同一只饥饿的老狼,虎视眈眈盯着甘肃景泰川这块贫瘠的土地。20多年前,杨正书老汉就开始向步步进逼的沙漠叫板。他用麦草将浮沙围成一个个方格,从4公里远的地方挑来水,艰难地实现着他的固沙梦。春天,一阵大风,树被流沙吞没了。他咬咬牙,又举起了镐头……终于,第一棵树成活了,接着又是一棵……20年下来,他种活了400多棵树——在沙海中,这是多么骄人的成绩啊!
  没人发给他工资,也没人要求他种,是什么信念支撑他从事这分外的工作呢?我在景泰采访时,他已离开了人世。当地人说,这老汉倔得很,不信人只能躲着沙走。老汉坚忍不拔的精神,终于感动了村民,大家不再刨沙棘、挖树蔸。每到春天,全村人都自觉地在沙漠的南缘种树。绵延的绿色一点一点往前推进,肆虐的沙漠一步一步向后退却。当地的领导告诉我,近些年,沙漠已后退了1公里多。
  杨正书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唤醒道德良知的重要意义。这些年,保护植被也好,防治污染也罢,媒介不停曝光,会议不断强调,法规制定了无数套,不是还有人在一点一点砍伐我们可怜的林木、污染我们赖以养命的河流吗?
  说起腐败,人们无不切齿痛恨,但事情挨到自己头上又怎么样呢?几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作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有这样一道题:“如果行贿能解决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您是否会行贿?”调查结果表明:只有24.79%的人回答“不会”,回答“肯定会”和“依情况而定”的则占53.61%。同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心理研究中心在武汉作了“武汉市民对腐败问题的社会评价”的千人调查,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题:“为了办成一件对单位极为重要的事,需要向某领导进贡,对此你持什么态度?”结果有53.7%的人认为“要”。
  看来,要消除社会上种种“病毒”,光有法规还远远不够。因为不管多么完备的政策或法规,如果大家不是自觉去执行,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着法儿去钻漏洞,那会是什么一种状况?一个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儿:曾有一位外国朋友大惑不解地问他:“不是有红绿灯吗?你们的十字路口为什么还站着警察?”
  社会需要一种群体的默契,这种默契,就是公众的道德良知。有了这种默契,不需要刻意监督、不需要重典惩戒,大家都会自觉按同一规则行事。也许你会说:“我在栽树,可人家在挥斧猛砍,有什么用呐!”可你想过没有:假如一个人砍,十个人栽,我们的大地不仍是葱茏一片?朋友,我们能不能都像杨正书一样——做护花的春泥呢?
王慧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