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假日本平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0-16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假日本平常
  龚雯
  “十一”长假刚过,各方纷纷“盘点”,北京市也公布了一份统计报表:“黄金周”期间,来京国内游客和北京外出旅游市民分别比今年“五一”下降33%和11%。
  整个“十一”,全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超过“五一”,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却出现下降,“面子”上是否有点说不过去?
  北京旅游局局长于长江坦然表示:人数下降未必是坏事。就北京的情况看,“十一”旅游市场火而不爆,秩序井然,供方准备充足,需方基本满意,“这比较符合我们的理想状态”。据笔者了解,在抽样调查中,游客对“十一”北京接待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6%。
  人类的需求层次总是在不断递进,眼下,中国的城市居民正面临消费结构升级,农村居民也面临消费方式的改变,人们的消费指向不再集中于物质需求领域,而是逐渐开始追求自由、闲适、放松的精神享受。但多年的结构偏差以及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使我们虽然在前几个长假营造出热闹的节假日氛围,却缺乏与消费者有效需求相对位的供给能力,反过来又影响了有效需求的增长。“十一”旅游的降温,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供需双方正在趋于理性与成熟,旅游者能主动避开高峰和热点,这种消费择向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比如,原先热得烫手人满为患的中长线旅游不旺了,而短途游、城市周边游则备受青睐,说明旅游群体已从单一观光型转为休闲度假型,更加注重旅游的质量,更加贴近生活的原色。又如,景区景点也在转变思路,从盲目纳客改为适度控制人数,实行有序管理,既保证了游客轻松尽兴,又保护了相关环境。政府部门也能以平常心看待单纯的数字升降,而把重心转到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上。
  由此可见,假日旅游固然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量”的增长,而是全方位的“质”的提升,这才是搞活黄金周旅游的题中之义。人数的增与减,景区的热与冷,都是相对的,衡量这个“度”的最终标尺就是出游质量,是旅游者可否实现身心愉悦。一句话:以人为本。
  如果为了旅游而旅游,为了造市而造市,甚至于在统计中人为地掺水“做数”,那即便是“蛋糕”涨得再大,对旅游者也并无益处。
  假日旅游只是假日消费的一部分,随着黄金周长假的制度化,人们的休假方式将日趋多元和个性化。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改善供给主要由市场调节,扩大需求则主要靠政策引导。“十一”的消费现象再次提了个醒:当务之急,是进一步调整结构,增加收入,健全各项社会保障体制,释放出大众应有的消费潜能。什么时候,我们能像对待普通周末那样对待黄金周,那么,假日的乐趣就真正地深入人心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